编者按:
2018年8月23-25日,一年一度的中美高级别脑血管病领域双边会议——“第十届新纪元国际脑血管病多学科共享大会(NEIMS 2018)”在北京隆重召开。会议期间,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分院孙正辉教授做了《多模式血管重建处理大脑中复杂动脉瘤》的精彩授课,医维讯特将精华摘要如下,欢迎观看!
孙正辉教授精彩授课中
基本概念
大脑中动脉(MCA)是颈内动脉两个终支中较大的血管,缺血及梗塞最常累及此区。大脑中动脉(MCA)在解剖上一般分成4段或5段,Ml=水平段,M2 =脑岛段,M3=岛盖段,M4、M5合称为终末段或皮层支。
国内外文献均表明,部分大脑中动脉瘤更适合进行手术治疗,直接开颅行手术夹闭是大脑中动脉瘤经典的治疗方法,不仅可预防动脉瘤的再次破裂出血,而且可同时清除颅内血肿及预防脑血管痉挛等。由于大多数大脑中动脉瘤的宽颈解剖结构特点,动脉瘤栓塞后再通率较高。
大脑中动脉瘤手术治疗的方式包括:直接夹闭、动脉瘤弧立术、血管搭桥手术、血管重建术,以及血管搭桥联合其他方式。目前对于动脉瘤的搭桥手术主要有颅内-颅外(EC-IC)动脉血管搭桥术和颅内-颅内(IC-IC)动脉血管搭桥术两种方法。
EC-IC搭桥
IC-IC搭桥:B.原位侧侧吻合;C. 端端吻合; D. 血管再植; E. 血管移植。
EC-IC搭桥是一种通过颅内外血管吻合从而建立新的血管旁路的技术,主要分为低流量搭桥和高流量搭桥两种方式。
IC-IC搭桥即供血动脉位于颅内,是通过血管再植,端端吻合,侧侧吻合和短距桥接来实现血流重建的技术。
对于一些复杂动脉瘤,单纯采用手术夹闭难以取得满意的效果,主要原因为:
(1)体积较大;
(2)结构复杂(梭形);
(3)颅内血栓形成;
(4)厚壁、动脉粥样硬化或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动脉瘤;
(5)夹层动脉瘤;
(6)血疱样动脉瘤;
(7)囊性动脉瘤或颈动脉瘤。
因此,对于上述复杂动脉瘤,采用血管搭桥手术,使血管重建后孤立动脉瘤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术前评估
血管搭桥手术术前进行充分的评估非常重要,常见的检查项目包括:
(1)全脑血管造影(DSA):有助于血管狭窄程度、代偿情况、脑灌注情况的评估;
(2)三维CT血管造影(3D CTA):能显示脑形态学的变化,并同时反映脑组织生理学功能的改变;
(3)磁共振成像(MRI):MR是目前检查脑梗死的最好方法,尤其是DWI序列,有助于分辨急性、慢性脑梗死,故对于搭桥手术术前评估非常重要;
(4)球囊闭塞试验(Balloon Occlusion Test,BOT):评估患者对血管闭塞的耐受性;
(5)供体血管评估:包括桡动脉,大隐静脉,颞浅动脉。
术中监测
(1)术中DSA;
(2)微血管多普勒超声;
(3)神经电生理监测;
(4)ICG血管造影;
(5)MRI监测;
(6)CT监测。
病例一:高流量联合低流量颅外内血管搭桥
43岁,男性,巨大型大脑中动脉瘤
高流量和低流量联合搭桥手术
术后CTA/DSA检查,病人血管通畅
病例二:低流量搭桥
51岁,男性,头痛一个月
术前MRA造影
术前DSA造影
远端有3个分支血管,取颞浅动脉,两支分别架在第一支和第三支上,第二支和第一支行原位侧侧吻合。
术后3D-DSA
术后CTA
病例三:EC-IC搭桥联合IC-IC搭桥
42岁,女性,头痛2个月, 大脑中动脉主干分叉部巨大动脉瘤
术后复查显示病人恢复良好
病例四:动脉瘤切除术与动脉端端吻合术
术前造影
术后DSA示吻合通畅
病例五:IC-IC吻合巨大型MCA动脉瘤
36岁,男性,癫痫1个月,巨大型MCA动脉瘤
术前血管造影
术中影像
病例六:血管搭桥联合血管再植术
38岁,女性,头痛3个月
术前3D-DSA
术后DSA
病例七:复发的巨大动脉瘤栓塞后大脑中颅内颅内搭桥
11岁,男性,5个月前接受支架辅助动脉瘤栓塞术后复发的巨大动脉瘤
术前3D-DSA
术后DSA示恢复良好
总结
1. 大多数大脑中动脉瘤,特别是复杂类型,适合进行手术治疗而不是血管内治疗,手术治疗的治愈率高、死亡率和发病率低、复发率低;
2. 大脑中动脉瘤的治疗需要构建个性化和灵活的治疗策略;
3. 临床中面对复杂动脉瘤,应尝试多种手术治疗方式,而不是简单夹闭动脉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