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快报|血管开通了结果却不好?梅奥帮你分析原因

我们取栓的时候往往都在追求TICI 3级血流,但是往往血管的完美开通却不代表临床的良好结局。现实情况里也是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即使完全恢复血运重建,也无法获得令人满意的临床预后。

那么这部分血管成功再通的患者究竟为何不能获益?近期梅奥诊所的Rabinstein 教授和斯坦福医学院的专家们帮我们回答了这个问题。他们的这篇综述发表在了世界卒中组织(WSO)的官方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troke上

image.png

这篇综述分析了关于取栓后血管再通却没有获得良好预后的患者可能相关的各种因素,包括可改变的以及不可改变的,比如高龄,高血压,卒中前残疾等等。

image.png

EVT: endovascular therapy.

1.关于剩余脑容量:

当急性卒中发生时脑组织中还有多少剩余容量可以牺牲,当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取栓后再通时的功能恢复。因此高龄、卒中前残疾以及既往脑病都会影响预后,但这些不应该视为机械取栓的禁忌症。在考虑取栓病人获益时应该纳入综合考量因素。

2.关于梗死核心和侧支循环

这两个因素至关重要并且相辅相成。举例来说,一个侧枝循环非常差的大梗死核心患者,即使迅速恢复了血流,如果梗死核心位于运动或者语言中枢,还是会留下明显的功能障碍。相反,一个侧枝循环非常好的小梗死核心患者,即使开通血管花了几个小时,也可能预后非常好,没有留下任何残疾。

这就使得无创的影像检查手段至关重要,因为可以尽早得知梗死核心体积和所在位置。有许多文献报道早期DWI和灌注成像,在CT灌注成像中,CBV和CBF都是非常有用的参数。

image.png

image.png

总之,侧支循环和梗死核心是影响预后的关键因素,影像学判读手段也已经广泛获得循证支持,但是在日常工作中临床医生究竟应该如何选择,还没有建立普遍共识。

3.局麻v.s.全麻

根据SIESTA试验结果,局麻和全麻在影响取栓患者24小时以及90天功能预后方面没有显著差异。很多单中心RCT研究也在进行中,也许大型国际性多中心临床试验需要来证实两种麻醉方式的真正安全性和有效性。

4.系统因素:

很多患者自身系统性因素也会影响长远功能预后,比如:

1) 血压:

观察性研究得出静脉溶栓后血压大于150mmHg与不良预后密切相关。但是如果患者术前基础血压低于100mmHg也会造成不良预后。日前一项研究表明对于顽固高血压患者,术后血压维持低于160/90mmHg是可以获得良好预后的。亚组分析显示,血压维持在140/90mmHg的患者获得良好预后的可能性更高。当然,这些只是试验结果,临床医生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综合判别。

2) 高血糖:

在发病到再通后的任何时间的血糖升高都会引起脑损伤,所以取栓术后的患者血糖管理还是要特别注意的。然而目前也没有大宗试验证明高血糖与血管再通之间的相关性。

3) 发热:

发烧与脑损伤之间的相关性早已被证实。因为发烧时会释放化学物质破坏血脑屏障同时增加需氧量。发病后6小时内的患者有高达20%的人体温会超过37.5摄氏度,这也与术后神经功能恢复不良密切相关。

总结一下,取栓术后患者的血压管理、血糖管理、体温都应该密切监测,积极应对,这也会提高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的恢复。

阅读数: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