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境 · 瓣旅|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成功完成首例TaurusElite主动脉瓣膜植入

2022年12月1日,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心内科结构性心脏病团队联合心脏导管室、麻醉科、放射科、超声科、心外科、护理部等多学科团队成功为一例重度主动脉瓣狭窄的老年女性患者植入TaurusElite瓣膜,这是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完成的首例TaurusElite主动脉瓣膜植入。

患者基本情况

患者61岁女性,既往有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病史。

入院心脏彩超提示:主动脉瓣瓣缘增厚、钙化、粘连,开放受限,估测瓣口面积0.71cm²,峰值流速5.04m/s,平均跨瓣压差为49mmHg;LA34mm,LV36mm,IVS13mm,AAO41mm,LVEF75%。

结论:1.主动脉瓣钙化并重度狭窄,2.左室肥厚,3.升主动脉内径增宽,4.二尖瓣、三尖瓣轻度反流,5.左室舒张功能减退,6.起搏器植入术后。

术前CT评估

Type1型二叶式主动脉瓣,瓣叶增厚伴中重度钙化,左冠瓣叶钙化明显,R-N间可见钙化融合嵴,左室流出道呈稍敞口型;

• 左右冠开口高度尚可,左右冠切线位瓣叶长度<冠脉开口到瓣叶附着缘距离;

• 瓦氏窦、窦管交界内径尚可,升主动脉扩张;

• 左室腔内径正常,心室壁厚度尚可;

• 瓣环平面与水平面夹角为46°,主动脉弓距尚可,夹角稍锐利;

• 腹主动脉可见散在钙化斑块,左右髂总动脉扩张,右侧股动脉穿刺点偏高,入路血管内径尚可。

CT动态预览

主动脉根部测量

瓣上结构测量

冠脉阻挡风险、横位心及左室大小评估

外周血管入路评估 

病例特点及手术难点

• Type1型二叶式主动脉瓣,瓣叶增厚伴中重度钙化,左冠瓣叶钙化明显,R-N间可见钙化融合嵴,综合预估瓣膜锚定难度适中,瓣膜植入后受钙化融合嵴挤压等因素影响存在一定形变及移位的风险,瓣周漏及瓣中瓣风险适中;

• 左右冠开口高度尚可,左右冠切线位瓣叶长度<冠脉开口到瓣叶附着缘距离,结合解剖形态、瓦氏窦、钙化分布等因素综合考虑左冠脉堵塞风险适中,右冠脉风险不高,球扩时密切关注左冠血流灌注;

• 左室腔内径正常,心室壁稍增厚,术中密切关注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

• 非横位心,主动脉弓距尚可,夹角稍锐利,预计输送器能较顺利跨瓣,过弓难度稍增加,备snare辅助;

• 腹主动脉可见散在钙化斑块,左右髂总动脉扩张,外周血管内径尚可,入路穿刺规范操作,小心通过,避免入路血管损伤及相关并发症。

手术策略

• 采用全麻+TTE的手术方式;

• 以右侧股动脉为主入路,左侧股动脉为辅助入路;

• 推荐18mm球囊充分预扩,推荐预装AV23瓣膜,建议瓣环上0-2mm定位释放,释放后多角度观察瓣膜释放形态及植入深度。

手术过程

主动脉根部造影可见主动脉瓣叶钙化影,未见明显反流,采用18mm球囊预扩,显示有轻微腰征,无造影剂渗漏。

主动脉根部造影

球囊预扩

TaurusElite AV23瓣膜顺利过弓、跨瓣后到达初始释放位置,于瓣环上约2mm定位释放,释放到工作位时瓣膜展开形态良好,大弯侧为零位,同轴性欠佳,冠脉显影正常。

瓣膜定位

释放到工作位

调整至右窦中心位显示瓣膜形态位置良好,左右冠脉血流显影正常,予以缓慢释放脱钩。

右窦中心位造影

缓慢脱钩

脱钩后瓣膜展开形态欠佳,腰部压缩较明显,予以18mm球囊后扩,瓣膜最终形态、位置良好,冠脉血流灌注正常,微少量瓣周漏,跨瓣压差由术前的54mmHg降至术后的3mmHg。

球囊后扩

最终造影

术前跨瓣压差 

术后跨瓣压差

术后心脏彩超评估

总结

该患者因胸闷、气喘1月余入院,入院心脏彩超及心脏增强CT确诊为心脏主动脉瓣重度钙化伴狭窄,有主动脉瓣置换术指征(外科开胸或微创介入均可),但患者因不能接受外科开胸手术创伤大恢复周期长的特点,强烈要求行微创瓣膜置换术。张志辉主任团队通过详细的术前评估,充分考虑患者手术风险及获益,经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后,决定采用创伤小、恢复快的TAVR手术方式缓解患者病痛。

手术过程中,在完成跨瓣操作后,18mm球囊预扩有轻微腰征、无造影剂渗漏,预装TaurusElite AV23瓣膜到位。针对患者主动脉弓部夹角锐利、弓距偏短、升主动脉扩张等不利解剖因素,TaurusElite输送系统具有非常优异的柔顺性,在不需要snare辅助的情况下即顺利地完成过弓、跨瓣操作;同时,该患者具有瓣叶增厚伴中重度钙化、右窦与无窦间存在钙化融合嵴的特点,TaurusElite瓣膜高密度流入端设计提供了足够的径向支撑力,保证了瓣膜充足的锚定力,瓣膜内外双裙边设计能提供良好的辅助锚定力,有效减少瓣周漏。患者术前测量跨瓣压差约54mmHg,瓣膜植入后压差仅3mmHg,瓣膜形态位置良好,冠脉血供正常,微量瓣周漏,手术效果十分优异,术中从跨瓣操作到瓣膜成功释放用时不到半小时,也体现了张志辉主任团队精湛的手术技巧和默契的团队配合,标志着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心脏瓣膜病的诊治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专家简介

张志辉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

医学博士,教授,二级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心律失常心衰专科主任,房颤中心主任、心衰中心主任,任中华医学会起搏与心电生理学会全国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全国委员,湖南省心衰中心联盟执行主席,湖南省房颤中心联盟副主席,中国房颤中心联盟常委,中国房颤中心左心耳封堵委员会常委,中国医促会湖南重症心脏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起搏与心电生理学分会心房颤动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起搏与心电生理学分会左心耳封堵工作委员会委员,湖南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心脏重症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病分会心律失常工作组委员。曾先后赴德国(2008)、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2009)、美国威斯康星大学(2013)及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2014)进修和访问学习。从事心血管疾病医疗、教学与科研工作20余年,为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起搏与心电生理学、先心病介入治疗及心律失常专科奠基人,从事心脏介入诊治近20年,对复杂心律失常、先心病、难治性高血压病诊治有精深造诣。2003年在湖南省内率先开展室缺封堵术,2004年在中南地区率先开展三维标测指导下的房颤、室速射频消融术,2005年在湖南省内率先开展主动电极起搏器植入术,2011年在国内率先开展难治性高血压病的去肾交感神经射频消融治疗,2014年在湖南省内率先开展持续性房颤冷冻消融术及左心耳封堵术。近10年成功完成各类心脏介入手术近7000台,其中完成房颤射频消融手术2000台(湖南省个人房颤手术量及成功率排名第一)。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参与省、部级科研课题7项,参编学术专著5部, “主动电极行多部位生理性起搏植入” 新技术2007年获得中南大学临床新技术二等奖。2011年获得中南大学“教学十佳”称号,2013年获湘雅三医院“一二五人才计划”第一层次学科带头人。

阅读数: 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