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心知著 | FFR和iFR评估心房颤动患者的冠脉临界狭窄的可靠性

健心知著

2022.05.25

第167期

微信图片_20230222142919.png

FFR和iFR评估心房颤动患者的冠脉临界狭窄的可靠性

刘健、郭萌、聂文畅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健心荐语

尽管目前血流储备分数(FFR)和瞬时无波形比率(iFR)已用于指导心房颤动患者的血运重建,但目前评估其用于这一特定人群的可靠性的研究仍较少。既往有研究表明,静息状态下,iFR较FFR更易受到心率和血压的影响,且心率升高与iFR较低或iFR不一致有关。对于快速心室率的房颤患者,心肌需氧量的增加会诱导假性充血状态,而且房颤患者可能存在微循环功能障碍,这些均可能影响FFR和iFR的准确性。

文章介绍

本研究旨在探究FFR和iFR用于评估心房颤动患者的冠脉病变的可靠性。本研究于2022年1月发表于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ardiology杂志。

研究方法

本研究回顾性入选2012-2020年比利时布鲁格曼大学医院进行FFR(36例患者,45处血管)或iFR(13例患者,18处血管)检查的心房颤动患者,并随机入选相应时期内进行FFR(37例患者,50处血管)或iFR检查(17例患者,20处血管)的窦性心律患者(排除曾有阵发性房颤的患者)。排除标准为心脏骤停、心原性休克、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罪犯病变。对FFR≤0.80和iFR≤0.89的病变进行血运重建。

为了评估FFR或iFR测量的逐搏变异性(beat-to-beat variability),本研究导出了连续的每一次心跳的冠脉远端压力与主动脉压力的比值(Pd/Pa)以及iFR值,运用软件分析,计算变异系数。可重复性方面,使用2次连续的FFR或iFR测量值进行一致性评价。可靠性方面,使用病变重分类比例评价,病变重分类定义为第一次测量时FFR或iFR高于阈值、第二次测量时反而低于阈值(或第一次低于阈值、第二次高于阈值)。

研究结果

FFR组,心房颤动患者与窦性心律患者的变异系数没有明显差异(1.74[1.09-2.60] vs. 2.52[1.17-3.32], p=0.48);而iFR组,心房颤动患者的变异系数较窦性心律患者更高(2.65[1.33-4.04] vs. 0.69[0.24-1.98], p<0.01)。即与窦性心律患者相比,心房颤动患者iFR的测量具有更大的逐搏变异性(beat-to-beat variability)。

微信图片_20230222143118.png

图1:心房颤动患者中iFR的逐搏变异性(beat-to-beat variability)更大

FFR与iFR均与冠脉狭窄直径百分比相关。但是构建线性回归模型时,心房颤动患者与窦性心律患者相比,随着冠脉狭窄程度的增加,FFR在两组患者中无明显差异,iFR在窦性心律患者中下降得更快。

微信图片_20230222143155.png

图2:FFR/iFR与冠脉狭窄程度的关系

不论是心房颤动患者还是窦性心律患者,FFR均具有较高的可重复性;但是iFR仅在窦性心律患者中具有较好的可重复性,心房颤动患者中iFR可重复性较低。

微信图片_20230222143231.png

图3:iFR在心房颤动患者中可重复性较差

2次FFR测量导致病变重分类的比例在心房颤动患者和窦性心律患者中是相似的(10.0% vs. 14.3%,p>0.9)。但是由于心房颤动患者iFR测量的可重复性更低,导致了其病变重新分类的比例更高(2次连续iFR测量病变再分类的比例:心房颤动53.8% vs. 窦性心律 6.6%,p<0.05)。

相比之下,FFR评估房颤患者冠脉病变时在变异性、可重复性、病变再分类等方面比iFR更可靠。

结  论

这是第一个评估FFR和iFR在房颤患者中的可靠性的研究。研究结果提示人们使用iFR指导房颤患者的血运重建时要谨慎,而FFR对于这一特定人群似乎更有效。

点评

该研究对比了房颤患者与窦性心律的患者相比,iFR与FFR在变异性、可重复性、病变重分类方面的差异。房颤患者iFR的变异性显著增加,而且其变异性与心率的变异性、无波形时期持续时间的变异性均呈正相关。这提示我们在心率变化较大的患者中,测得的iFR误差可能更大。心房颤动患者中,iFR的可重复性也更差,导致病变重分类的比例更高。在评估心房颤动患者的冠脉病变是否存在缺血时,FFR比iFR可能更适用。该研究的发现需要更多前瞻性的研究进一步验证。

阅读数: 128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