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心耳封堵现状与前景
  导语:近年来,左心耳封堵术在全球范围内广泛迅速开展,临床疗效获得越来越多的肯定,未来对房颤患者开展左心耳封堵的推荐范围是否将进一步扩大?EuroPCR 2016年会上刚刚公布了备受关注的EWOLUTION注册研究的最新临床结果的亮点都有哪些?……
  严道医声网特邀左心耳封堵领域的权威——知名德籍华裔心血管病专家余江涛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何奔教授共同做客《左心耳封堵高端访谈》,就以上问题进行深度剖析。访谈由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陆志刚教授主持。
 
高端访谈
  主持:陆志刚教授 寻求最佳治疗方案
  房颤脑卒中抗栓治疗的主要措施,最开始一直集中在药物治疗,尤其是华法林的使用上。之后,出现了新型口服抗凝药物。近年来,经皮左心耳封堵术(LAAC)也得到了长足的进展。所以,想和两位探讨一下:是不是还有更好的方案,可以在减少房颤患者出血并发症的同时进一步降低脑卒中风险?
  目前, LAAC手术费用相对较高;华法林、新型口服抗凝药物比较便宜。但是,一项关于LAAC、新型口服抗凝药物与华法林的对比研究认为,LAAC在10年后成本效益优于华法林,5年后成本效益优于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因此,从长远角度考虑,在房颤脑卒中患者治疗方案上,应如何选择?

  余江涛教授 房颤治疗现代观——首选LAAC,解决生死问题
  实际上,这已经不仅仅是房颤脑卒中的临床治疗问题,而是房颤现代治疗观念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的问题。10年前,主要采用药物方法控制心率,从症状上进行房颤治疗及脑卒中预防。近10年来,房颤的现代化治疗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其中之一就是介入治疗的发展,包括房颤射频消融和左心耳封堵器械介入治疗。房颤射频消融经过近10年的发展,在欧美国家和中国都已经非常成熟。LAAC也走过了近10年的历程,在欧美国家已经成为临床常规治疗手段。近两年在中国经过迅猛的发展,也逐渐成为临床常用手段。但是,房颤治疗首选什么方案?几种治疗方法如何排序?这个观念现在还比较模糊。

  LAAC社会意义
  世界卫生组织调查结果显示:中国脑卒中发病率排名世界第一,引起脑卒中的主要原因就是血栓事件。其中,50%以上的血栓事件是由房颤引起的。脑卒中的发生,轻则致残,重则致死,这种心理和经济的双重压力对个人、家庭、社会的影响是灾难性的。因此控制住血栓事件,相当于握住了脑卒中发生的“命门”。对于整个中国来说,具有非常重大的社会意义。

  LAAC临床意义
  房颤治疗实际上分为三大治疗:(1)预防血栓事件,防止脑卒中发生;(2)恢复并维持窦律,控制心室率;(3)心衰治疗。其中,患者的生死问题至关重要。先论“生死”,再谈“心率心衰”。生死关头,何谈症状?应以挽救患者生命为先。心率控制和心衰治疗主要解决症状方面的问题,而且是一个长期治疗过程。真正顷刻之间生死攸关的,是血栓事件预防,也就是脑卒中的预防和治疗。LAAC虽然出现得晚,但作为预防房颤脑卒中发生的关键技术,发展迅猛,地位逐步上升。PROTECT-AF随访结果显示:实施LAAC的患者死亡率降低了34%。因此,从临床医学角度来说,LAAC解决了患者生死攸关的大问题,显著降低了脑卒中的发生率。

  LAAC经济意义
  目前,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医疗投资相比欧美等发达国家尚存在不足。投资要用到真正对患者有效的地方,解决患者面对的最大问题。我认为房颤治疗首选LAAC,最能有效解决患者的问题。

  新型口服抗凝药物的不足
  在中国和欧美国家,新型口服抗凝药物为什么会受到高度关注?首先,房颤患者数量众多。从人数推算,中国约有1000万房颤患者,欧美国家更多。整个社会所承担的医疗压力是非常大的。但是,新型口服抗凝药物研发成本高,不能从根本上防治血栓发生,只起到抑制作用,且必须长期服用。患者除了面对副作用的发生,还需要承担长期服药所带来的经济压力。
  因此,我们为什么要采用这种长期的、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药物治疗方式,而不是采用一劳永逸的LAAC方法从根本上、源头上解决血栓事件的发生?

  何奔教授 LAAC地位逐渐提高
  非常同意余江涛教授的观点。房颤主要分为: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永久性房颤。在过去的10年间,通过国内电生理专家的不懈努力,前两类房颤问题已经得到了有效解决。对于初发房颤、左房未扩大的房颤,电生理即射频消融手段也可以完美解决。房颤治疗的争议如果是从“结果(症状)”和“原因(病因)”两方面比较,我认为射频消融和LAAC两种方法都是可取的。相对而言,更重要的是左心耳血栓导致脑卒中这个致命问题如何解决。对于需长期抗凝的永久性房颤患者,要想有效预防脑卒中,必然要更加重视LAAC的治疗方法。从这方面来说,房颤的治疗顺序可能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陆教授刚才提到了一项LAAC、新型口服抗凝药物与华法林的对比研究。可以推断,随访时间越长,LAAC器械封堵费用相对越低,越合适。因为LAAC从根本上解决了血栓事件,虽然一次手术费用高,但避免了长期服药的费用问题。房颤治疗最好的效果是患者由阵发性房颤恢复为窦性心律;如果达不到上面的效果,最好的状态是血栓风险即脑卒中发生率彻底或基本消除。我们在过去的研究中已经可以看到,WATCHMANTM封堵器大大降低血栓风险,到了可以基本忽略不计的程度。从远期成本效果来说,在未来,LAAC技术一定会更加占优势。

  主持:陆志刚教授 新观点——射频消融+LAAC联合治疗
  从医生角度来说,房颤患者的根本治疗还是要控制心率,同时降低血栓事件的发生。目前,国内电生理医生射频消融的技术非常成熟,而且很大一部分医生也掌握了左心耳封堵(LAAC)。从理论上来说,如果两项技术融合,既可以有效预防血栓事件,同时又控制了心率问题更好地保护了患者的心功能。是不是可以将射频消融和LAAC融合在一起?对于两种技术的联合治疗,是一起做,还是按先后次序分开进行?
 
  余江涛教授  最佳方案不一定最实用
  这是我们临床医生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提供给房颤患者的最佳治疗方案是什么?两者融合当然是最佳方案,但是这种方案受很多因素制约,比如在临床上的实际可行性。在欧洲国家也尝试过这种方案的推广,但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效果,有几大原因:
  (1)手术费用问题。如果所有的房颤患者都进行射频消融和左心耳封堵(LAAC),可以设想两者的手术费用对患者来说,是非常大的经济压力。即使在欧美国家,医保费用投入很多,也无法负担这笔费用。少数患者会选择射频消融联合LAAC治疗——有商业医疗保险的患者。医保范围内不作推荐。
  (2)手术成功率问题。阵发性早期房颤患者的射频消融成功率非常高,但是,慢性房颤患者是大群体。目前慢性房颤患者的射频消融成功率仍然较低,而且需要多次消融。
  (3)抗凝治疗不可替代。射频消融不能取代抗凝治疗,可以解决症状问题,但不能解决血栓事件。
  (4)避免技术过度使用。房颤患者数量众多,针对少数阵发性房颤症状明显、成功率高,左房结构未发生根本性变化的患者,推荐联合治疗,而且分开进行。
  (5)房颤发生机制。很多房颤的发生机制尚不明确,通过冷冻球囊消融、射频消融等技术都能达到治疗目的。但如何从根本上预防房颤发生仍有待研究。
  对于有商业或私人医保的患者,建议联合治疗,这是最佳的治疗方案。进行LAAC预防血栓事件,使用价格相对便宜的药物控制心率,这是我个人推荐最实用的方案。

  何奔教授 左心耳作用尚待探索 需兼顾个体化治疗
  虽然目前研究尚未发现左心耳的作用,但未来的研究方向如何发展仍是未知数。随着临床证据的不断积累,器械不断进步,方法不断完善,从哲学角度来说,不应该在未下定论之前,就阻断左心耳作用的可能性。
  需要针对患者的实际病情采取个体化治疗方案。初发房颤、左房未扩大的患者,不一定需要封堵左心耳;左房扩大,无法进行射频消融的患者,需要进行LAAC。另外,患者复发率、经济条件等也需要纳入考虑。需要根据不同的患者群体,综合考虑最终的治疗方法。

  主持 陆志刚教授
  最近在EuroPCR 2016年会上公布了备受关注的EWOLUTION注册研究的最新临床结果,请问两位教授对于EWOLUTION结果的看法?

  何奔教授  植入成功率最高的研究
  EWOLUTION研究最大亮点是:研究人群来自真实世界的1000位临床患者。而且是迄今为止设备植入成功率最高的研究,达98.5%,而且术后并发症及残余漏患者数量大大降低。作为主导中心的主要专家,相信和余江涛教授多年临床经验和熟练的技术是分不开的。

  余江涛教授  精准、严格培训 规范、反复操作,将LAAC发挥到尽善尽美
  EWOLUTION研究课题我一直在参与。这是目前最新的搜集现有的非选择人群关于LAAC的随机对照研究。LAAC早期成功率较低,而且一旦术中出现如心包填塞等问题,就会危及生命。手术过程容不得一丝差错,是对介入术者技术能力很大的挑战。经过多年努力探索,操作过程越来越规范。LAAC虽然困难,但术者战胜了恐惧心理,经过长时间精准、严格、正规的培训后,进行反复练习,术中规范操作,团队相互配合,相信可以做到尽善尽美。
  
  何奔教授
  左心耳形态复杂,各有不同,如仙人掌型、鸡翅型、菜花型等。余教授在进行手术时,形态结构会影响手术成功率吗?
 
  余江涛教授  充分准备+100%努力
  左心耳的形态千变万化,解剖结构各有不同,因此需要注意以下:(1)术前准备工作要充分。包括术者对食道B超检查的掌握和对病人的筛选等。(2)术者技术要求较高。这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要保证技术的熟练性,反复练习。(3)封堵器放置要准确。要了解不同型号的封堵器大小、适合释放的位置等。(4)对左心耳形态要有清醒的认知。
  多个中心证明,LAAC成功率非常高。不能保证100%的成功率,但应该尽100%的努力。

  陆志刚教授
  左心耳封堵术一般推荐在经食道超声指导下进行,近年来三维标测系统发展很快,也有人提出可以采用左心房CTA,请问这两种技术有可能代替经食道超声吗?

  余江涛教授  经食道超声是第一选择
  这个问题涉及到LAAC术中规范化操作的问题。很多规范和程序,来源于多年的临床经验积累和病例,经过了无数次的失败和磨练,经食道超声的选择也是如此。经食道超声实时监测、费用较低、无射线造影伤害,对术者有明显帮助,是第一选择,也是最佳选择,其他技术可以作为辅助检查,但无法作为LAAC临床常规技术替代经食道超声。

  何奔教授 动态、实时呈现心脏结构
  经食道超声最大的优点在于动态、实时呈现心脏结构。CTA的术前检查结果不能完全代表手术当时的心脏结构和状态。而且经食道超声简便易行,没有辐射,无可替代。

  主持 陆志刚教授
  对于左心耳封堵术的推广,您认为现在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余江涛教授  房颤治疗观念更新将促进LAAC进一步推广
  目前LAAC已经有了充分的循证医学研究支持,从技术角度讲,可以安全、快速地进行掌握。因此,最重要的就是观念上的更新。从房颤治疗观念上,将LAAC信息及时传递给房颤病人,是每位临床医生的责任。

  何奔教授  医生+保障+患者三方努力,共同推广
  第一,临床医生房颤治疗观念要革新。第二,医保系统内,医疗费用范围的进一步扩大、完善。第三,患者治疗观念的根本改变。

阅读数: 4991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