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CIN·教育|EACoN 2023成功举办:中日韩神经介入专家齐聚京都,共话领域最新发展




2023年11月26日,东亚神经介入大会 (East Asian Conference on Neurointervention,EACoN) 日本京都隆重召开。本次大会是历经三年疫情的线上模式后,全面回归线下,从“屏对屏”走向“面对面”,来自中、日、韩的神经介入专家汇聚一堂,共同探讨神经介入领域的最新研究和发展。大会主席Yasushi lto教授 (日本)在简短而热情的欢迎词中拉开了大会序幕,随后由韩国的Byung Moon Kim教授、中国的戴冬伟教授和日本的Nobuyuki Sakai教授分别发表开场致辞,为会议的成功召开送上最良好的祝愿。
2006年,OCIN与韩国同仁发起并举办了首届中韩神经介入联合会议;2009年8月,在韩国济州岛举办的第四届会议上日本同仁加入;2010年,会议正式更名为东亚神经介入大会。在中、韩、日三方专家的不懈努力下,EACoN已成为亚洲地区具有影响力的神经介入专业会议。





精彩纷呈的专题讨论


大会共设五个专题节,覆盖了神经介入领域的多个热点问题。在第一节中,与会专家深入探讨了全球急性缺血性卒中领域的最新研究,包括支架取栓在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急性大血管闭塞中的应用、挽救性支架植入的长期预后、中等直径血管急性闭塞治疗策略、超时间窗介入取栓治疗以及机械取栓训练模型的使用等。期间,来自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沈红健教授详细介绍了LATE-MT研究的最新进展。


第二节聚焦急性缺血性卒中评估工具和方法的最新研究进展,展示了多模影像在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术前评估和预后预测方面的最新价值。来自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张广教授分享了术前ASPECTS评分下降与急性大血管闭塞病因和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杨文进教授介绍了DIRECT-MT一项事后分析结果,而天津市环湖医院王思飞教授则展示了通过临时球囊阻断降低闭塞再灌注损害的可行性。


第三节中,三国学者分享了支架联合抽吸技术在取栓术中的技术细节、近红外光谱监测高级别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脑缺血、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不同治疗方法效果比较等主题。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林晓晖教授介绍了一种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急性颅内血管闭塞治疗新技术,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


在第四节中,专家们深入交流了血流导向装置和瘤内扰流装置在动脉瘤治疗中的疗效,本节中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戴冬伟教授分享了过去20多年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在支架辅助技术治疗急性破裂动脉瘤领域的中国经验,大家也分享这一领域各自国家的经验,讨论热烈。最后一节中,来自日本和韩国的专家介绍了人工智能、高分辨管壁MRI和一种新型弹簧圈在动脉瘤检测、治疗中的应用经验。韩国世翰大学Hong Jun Jeon教授分享了其高超的复杂动脉瘤杂交手术经验。




中国代表团出色亮相


中国代表团在本次大会中表现亮眼。代表团于11月26日抵达日本,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戴冬伟教授代表中方主席刘建民教授,为大会带来了中国的祝福。中方代表团的小伙伴们在讲课和主持任务中展现出卓越的表现,全程积极参与讨论,充分体现了交流合作的宗旨。他们对热点问题畅所欲言,让日本和韩国的同仁深切感受到中国神经介入领域的蓬勃发展和国产新器械的飞速进步。团队成员均表示在本次盛会中有着丰富的收获。






在闭幕式上,戴冬伟教授发出热情洋溢的讲话,邀请东亚友邻明年来上海参加OCIN-EACoN2024,共同分享学术交流。现场反响热烈,日本和韩国的专家纷纷表示期待明年在上海再次相聚,共同推动神经介入领域的合作交流。





更多精彩照片



·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精彩照片)

转自|神介资讯




阅读数: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