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曾杰、何奔:左心耳封堵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导语:最近美国肯塔基州的浸信会教友健康(Baptist Health in Louisville, Kentucky)的一位医生,John Mandrola,在Medscape网站的个人博客发表的一篇评论文章称,“现在应该停止左心耳封堵(Left Atrial Appendage Closure Should Stop Now)”。
 
  在这之后,Vivek Y. Reddy教授发表文章进行了回复,可以归纳为如下几点:所有科学证据表明,与华法林组相比,使用Watchman进行LAA封堵术:(1)总卒中率相当;(2)缺血性卒中具有劣效性,器械组大部分由于手术相关卒中(因为手术者经验不足) ;(3)出血性卒中具有优效性;(4)致残/致死性卒中具有优效性;(5)心血管死亡具有优效性;(6)和所有的手术一样,LAA封堵术相关风险随手术者经验的丰富,发生率已经大幅下降。
 
  在文章的最后Vivek Y. Reddy教授这样写到:因此,我深思熟虑后主张有科学依据的声音和有统计学支持的辩论是适当和必要的,而不分青红皂白的和毫无根据的偏见,对致力于完成过去几十年难以进行地临床研究的众多研究员,以及愿意参加这些研究的患者(数量众多),甚至众多的行业相关的临床科学家来说,是不利的,不尊重的和不公平的。我鼓励任何对房颤患者的护理有兴趣和希望推进科学的人,参与正在进行的临床研究或进行其他独立的调查,以进一步加深我们的理解。
 
  同样这篇文章在国内也引起了关注,国内从事左心耳封堵的相关术者四川省人民医院曾杰教授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何奔教授对此发表了相应的看法:
 
  最近左心耳封堵术吸引了众多人的目光!业内人士,不论是全力支持的,还是强烈反对的,亦或正准备进入这个领域的,都积极投身这场讨论中来! 一项心内科的创新性技术能够受到如此热议,可见大家对其所治疗疾病的现状是有多么的关注!众所周知,房颤造成卒中风险增加已是不争的事实!抗凝血药能够降低卒中的风险,但由于抗凝血药本身会造成全身正常凝血功能的削弱,增加出血风险,因此这一治疗方法存在固有的难以克服的缺陷!加之这一治疗的长期依从性依然得不到保障,所以在临床实践中,长期抗凝治疗的可行性大打折扣!基于此,人们对通过左心耳封堵术来降低房颤卒中进行了临床试验和实践。
 
  迄今为止的临床试验和实践大致可以告诉我们以下的这些信息:
  一、虽然需要经历一定的学习曲线,但左心耳封堵术是能够在临床大规模的安全开展的。随着器械的改进和经验的增多左心耳封堵术的并发症和不良事件大幅度下降,器械植入的成功率持续增高并稳定在很高水平,这已经被PREVAIL、EWOLUTION和美国上市后大型临床注册研究所反复验证,结果毋庸置疑,这也是符合一项器械治疗发展的客观规律的。
 
  二、左心耳封堵技术能够有效降低房颤卒中的发生率。ASAP研究表明和没有使用干预的预估卒中发生率比较,使用左心耳封堵术可以降低大约77%的卒中发生率,而这一相似的疗效随访到术后55个月依然存在。PROTECT-AF研究则是左心耳封堵技术发展过程中里程碑式的研究。它是一项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目的是为了对比左心耳封堵术和华法林降低卒中的优劣性。其结果表明在随访2.3年后,左心耳封堵组在主要终点方面不劣于华法林组,初步奠定了左心耳封堵术在房颤卒中防治的地位。同一组患者在随访至3.8年后,其结果表明左心耳封堵组在主要终点、所有卒中、心血管死亡率上全面优于了华法林组,最难能可贵的是左心耳封堵组比华法林组降低了全因死亡率34%。这一研究结果的发布进一步表明左心耳封堵术可以替代华法林用于房颤卒中的防治,也促使FDA这一全球最严格药监机构批准了WATCHMAN左心耳封堵装置在美国商业应用!目前,一些业内人士对左心耳封堵技术抱有片面的看法,其主要观点可能来自PREVAIL研究中未能呈现左心耳封堵组不劣于华法林组的结果。我们需要指出的是PREVAIL研究中华法林组超低的卒中概率是不大可能出现在现实临床中。其18个月结果的主要目的也是为了验证左心耳封堵技术的安全性,而对于房颤卒中这种慢病管理的范例,长期疗效才是关键,想要在18个月的随访周期就取得阳性的结果显然是不太可能的。之前有发表的个别荟萃分析研究提到左心耳封堵技术不比华法林具有优势的结论也在于作者没有引用分析PROTECT-AF研究3.8年的结果,而是选择性的纳入短期随访结果,以偏概全是造成这些分析结果失真的主要原因。
 
  三、目前所有降低房颤卒中的方法都是以华法林为金标准来进行比较的,所以我们还缺少左心耳封堵技术和新型口服抗凝药之间的直接头对头对比结果,当然在新型口服药物内部不同药物之间也缺少这样的头对头比较。我们还无法正面直接回答左心耳封堵技术和新型口服抗凝药之间的防治效能差异。但初步的网络荟萃分析研究表明,左心耳封堵技术在所有卒中、血栓栓塞事件和出血事件的总体防治效能方面比新型口服抗凝药具有更低的事件率。
 
  四、左心耳封堵技术做为一种疗法必然具有其适应症,随着临床证据的充实,其适应症范围也在逐渐发展。我们必须认识到虽然左心耳封堵技术已经初步呈现出广阔的前景和良好的疗效,但它并不是面面俱到的。基于各种技术和社会的原因,它一定会在房颤卒中的防治中与其他各种疗法(华法林、新型口服抗凝药、外科左心耳干预方式等)相互渗透和补充。
 
  房颤的治疗是综合性管理,起码目前为止,我们没有理由把这些疗法对立起来,我们更不能在没有充分证据的前提下凭少数的案例和个人喜好武断地排斥和打压一项已经初见成效的新兴技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自己实践、他人实践、反复实践、深入实践才能得出真理,那种凭借浅尝辄止和个人主观臆断式的推断做出的结论往往才是真正背离事实真相的。时间更是检验真理的永恒标准!尽管左心耳封堵技术目前已经取得了不错的短期和中期疗效,但我们仍然需要更加长期的实践来证实它的有效性!我们也呼吁更多追求真理的业内人士站出来一起实践,得到长期的证据,以期更加公正合理地评价左心耳封堵技术!
 
专家介绍
  · 曾杰 ·
  四川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从事临床心血管疾病诊疗工作16年,擅长各类成人及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微创封堵术,也是国内最早独立开展心房颤动左心耳封堵术的术者之一。“西部之光”访问学者,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左心耳封堵工作委员会委员,四川省医师协会心血管医师分会委员,四川省心血管康复专委会学术秘书兼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成都市心血管专委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为WATCHMAN全球资格带教术者。
  · 何奔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现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心血管学科带头人。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全国常委,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全国常委,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促进会心血管病分会全国常委。上海医学会理事,上海市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阅读数: 1504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