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介入治疗俱乐部 (Chronic Total Occlusion Club,China,CTOCC)于2005年8月在上海组建,是我国在CTO病变介入治疗方面的重要权威组织,为我国在这一领域的技术水平提高和规范化治疗作出了巨大贡献。每年一度的CTOCC,也是学习CTO介入技术,了解最新学术发展动态的绝佳时机。在CTOCC 2017召开之际,严道医声网对大会主席葛均波院士进行了专访。
严道医声网:
中国慢性完全性闭塞病变介入治疗俱乐部(CTOCC)自2005年成立以来,为一大批有志于攻破CTO介入“堡垒”的专家提供了重要的学习交流平台。CTOCC成立后12年的今天,我们迎来了介入治疗发展新的现状和形势。作为CTOCC的组织发起者,对于CTOCC的职责使命、发展规划等,您是否有新的思考和规划?
葛均波院士:
在2005年,整个中国PCI手术量只有几万例,其中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介入治疗手术占20%。但是,由于过去受器械和技术限制,在大多为选择性的病例的情况下,手术成功率仅为60%,甚至50%。
当时,我们就希望可以汇集中国比较有经验的术者,在这方面去做一些探索。因此,在2005年 8月,我们召集了当时年介入手术例数在500例以上的全国冠脉介入顶尖专家组建了中国CTO介入俱乐部(CTOCC),当时满足这个条件的专家很少,只有包括高润霖院士、贾国良教授、霍勇教授在内共30多人,虽然当时我们都很年轻,但是我们都对这个行业充满责任感,CTOCC主要目的是探索新技术和新方法,提高治疗慢性闭塞病变的成功率同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致力于为我国优秀的冠脉介入医师打造一个学习交流平台,达成属于中国冠脉介入医师的共识。
严道医声网:
从最新公布的PCI2016年数据报告来看,某种程度上,我国已经迈入了PCI大国的行列,然而我们要直视的是PCI大国并不等于PCI强国。就CTO介入而言,您如何看待近年来我国在这方面取得的“量”的进步和“质“的进步,以及面临的挑战?
葛均波院士:
去年我们公布的PCI数据是66万6千多例,但由于一些区域性的医院并没有上报数据,所以,实际上2016年的PCI手术量可能有70万例,甚至更多。据统计,美国2016年PCI手术量为89万例,可以说,我们确实已经进入PCI大国。
那么,为什么说我们进入PCI大国,而不是PCI强国?“强国”是指你比别人做的要多、快、优,用新技术、新术式、新结果引导整个行业。而目前,我们很多原始创新、医疗器械都是来自于西方,我认为,我们这一代人有责任去改变这一现状。因此,我牵头创立了中国心血管医生创新俱乐部(CCI),从模仿,到改进,再到原始创新,我们已经初见成效。
严道医声网:
美国于2011年发布了CTO介入治疗流程,亚太CTO俱乐部于2015年发布了亚太CTO介入流程,国内尚无类似流程。在中国CTO介入规范化流程摸索和建立过程中,您认为欧美和亚太哪些经验我们可以借鉴,而哪些中国特色因素需要我们个体化考虑?
葛均波院士:
基于当时对病变的认识,或者是对器械的认识,美国在2011年发布了CTO介入治疗流程。在这之后,又出现了许多新器械、新技术。对于中国CTO介入规范化流程,基本上建立于亚洲的数据和结果,同时也会借鉴西方的经验。有一点我觉得非常重要,我们经常看到有医生在网上分享自己掌握的诀窍,这样能够让更多临床医生和患者受益。我们也希望将来大家有时间看一看,在我们中国的共识当中,哪些是属于我们中国医生自己的秘诀。
严道医声网:
您曾寄语各位CTO术者:闭塞血管是做通的,不是说通的,实战是关键。临床中如何提高CTO-PCI的成功率,您对年轻医生有哪些具体的建议和嘱咐?
葛均波院士:
我希望让更多年轻的介入治疗医生能够少走弯路,在熟练掌握器械应用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全面考虑病变本身的因素重要。此外,虽然并发症发生较少,但是一旦出现并发症,很可能就是致命的,所以,非常清楚的一点就是年轻医生在学会做CTO的同时,也要学会合理处理并发症,在面对各种情况时,能够做出一个好的decision。
严道医声网:
您早年首创的“逆行导引钢丝对吻技术”是处理冠脉完全闭塞病变的经典术式,近年来随着CTO介入治疗理念的更新和各种器械的发展进步,逆向导丝技术也得以不断优化,从日程上了解到此次CTOCC2017期间,您将带来CTO逆向介入技术现状相关演讲,请您就您个人及团队在逆向技术应用方面的新进展和大家进行分享。
葛均波院士:
很多时候,我们应该跳出思维的框架来思考,就像装满水的杯子再往里面倒水是倒不进去的,你只有倒掉一些水,才能吸纳更多的水。我认为,不同学科、不同专业互相进行学术交流,是可以碰撞出新的火花来的。
其实,“逆行导引钢丝对吻技术”一开始是我们一个技术人员的想法,我认为这是不可能的,因为我们学生理的时候,老师告诉我们collateral blood vessel是只有一层内皮细胞组成的“通道”,不是血管,因此很容易破裂。但我又想,既然没充分的把握成功,就背水一战,结果反而成功了。现在看来,最早的“逆行导引钢丝对吻技术”是非常简单的,但是,最起码这个idea开辟了一个新的路径,为后来诞生的CART技术、反向CART技术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