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OCC时间』高宪立:手术回顾+术后采访

术后采访

Q:

      拿到这个病例,您制定了怎样的策略?

高宪立教授:

      我们遇到了做冠脉栓塞时最不想遇到的情况——齐头闭,即使我们进行了双侧多造影,长时间曝光,依旧看不到病人的大段前降支及全闭塞段的血管走形。由于拿到病例时间短,未提前做CT,即使做逆向,导引钢丝也无法进入远端真腔。 经过仔细评估,我们发现四组可能的逆向通道,即圆锥支、右束支中段、右束支远端经心尖段及同侧对角支。我的策略就是仔细的探索这些逆向通道,使逆向的钢丝靠近预期近端闭塞纤维帽的位置,尽量找到远端真腔,然后进行顺向穿刺。实际上,我们最终选择了圆锥支进行逆向开通,导引钢丝可走到左前降支分支的部位,接着换钢丝,为保护左主干附近血管,在靠近纤维帽时停下,用超声从中间支拉回来,在看得到近端纤维帽的位置做精确穿刺。此时发现从对角支侧支可看到一点远端真腔,钢丝顺向到达对角支后,我们用放入双腔微导管,从双腔微导管中做造影,终于发现前降支的位置。此时,我们就把钢丝换成超滑的钢丝使拉口往下走,拉口进入以后,换成微导管,再换成精密操作的钢丝,从假腔里面重新进入真腔,进到远端前降支。最后经过球囊扩张用IVUS确认了远端真腔的位置。

Q:

      请您总结一下此次手术过程中的教学点。

高宪立教授:

      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在做CTO前应有一个策略,并在手术过程中视情况随时调整。正如葛院士所说“我们现在做CTO不能只讲究通过,还要讲究通过的好还是不好”,年轻医生要分清是完成了整台手术还是只完成了某个动作。做CTO并不只是单纯的使导引钢丝通过然后进行球囊扩张、下支架。例如这个病例,我们把导引钢丝从闭塞段一步一步往前推送,直到过了对角支,我们才知道远端真腔在哪里。因此年轻医生应多参考其他前辈做的病例,多思考人家为什么这么做,为什么眼看这个手术快要成功却还在犹豫。

Q:

      您作为“台湾介入第一人”,见证了大陆CTO事业的发展,请您谈一下台湾地区及日本对大陆CTO发展有何影响?

高宪立教授:

      应该这么讲,与欧美不同,在台湾和大陆大家的想法一致,更讲究操作技巧及手术思路。相对于与日本人的语言不畅,台湾与大陆可以无障碍交流,很多事情一讲就通。就我个人而言,自2006年参加CTOCC以来,我首次提出“逆向治疗有一定套路”的想法,与大家分享“把逆向通过的方法分级,要由简而易,对于逆向通道选择,应该有怎样的手术思路,如何评估手术难度与风险”等等。大家水平接近,说话一针见血,讨论热烈而深入,我非常享受这一过程。就日本及亚太地区而言,我们联合成立了“AP CTO Club”, 在这个俱乐部中收集数据资料与大陆同行分享。大陆也在进行大量的注册登记工作,我相信通过我们的合作,包括对病例的收集分析,我们华人能为世界CTO做出更大贡献。

下周四,精彩继续!


阅读数: 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