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刘新峰:流畅的抢救路径是血管内治疗的关键

微信图片_20180620204405.jpg

2018年6月8-10日,中国介入神经病学大会2018暨第十四届国际脑血管病高峰论坛在南京成功召开。会议期间,医维讯有幸对大会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总医院刘新峰教授进行了专访。


医维讯:

动脉取栓及桥接治疗的迅速发展揭开了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治疗的新篇章。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血管内介入治疗中,流畅的临床路径是血管内治疗的关键,能否请您和大家分享您带领团队在这方面探索出的“南总模式”?

刘新峰教授:

急性缺血性卒中是由于脑动脉的闭塞导致的脑组织的梗死,伴随着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的损伤,是现代社会中导致致死和致残的最重要的中枢神经系统血管事件。因为脑血管病,特别是急性中风脑梗死是一个急症,因此,争分夺秒对患者进行抢救是非常重要的,包括120将患者及时快速运送到能进行血管开通的医院,接收医院在收到患者信息开始,第一时间打通救治通道都非常重要。

实际上,南京军区总医院早在2004年左右就开始磨合并建立脑血管急诊绿色通道。医院每天24小时均有一线医生值班,值班医生都是能参与到急性脑梗死救治的一线医生,从接收到急诊患者的相关信息开始,一线医生马上与医院内部相关科室,如收费、检验、急诊、影像、神经科、神经内科等学科医生协调联动,所有医生均处于待命状态。一旦有需要,相关医生一般能在15分钟内到达现场投入工作。我们有4-5名医生和3-4名护士常规值班。其实,我们的脑血管急诊绿色通道这么多年来能坚持下来非常不容易,但为了给更多患者带来希望,提高疾病的救治水平,在医院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就这样365天、每天24小时的坚持下来。


医维讯:

您如何看待基于我国现实国情的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再通治疗现状?

刘新峰教授:

中国的急救现状在迅速地改善,也有较大的提高。除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外,中国卒中学会,中华医学会、中国医师学会相关学组、包括我们研究型医学会等各个行业学会都在大力地推进绿色通道的建设。医生和患者的防病、治病意识在不断增强、近几年的诊疗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医院也在不断进行心脑血管病的绿色通道的组织建设。整体来说,中国的急救现状大有改进。

阅读数: 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