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快报|DAWN研究后时代:超24小时取栓可行性研究

1.jpg

2018年急性缺血性卒中领域最大的亮点就是DAWN和DEFUSE3研究的强烈证据使得血管内治疗的时间窗从8小时拓展至了24小时。

所以,2018年以后,我们再谈到“超窗患者”,指的就不再是以前认为超过8小时的患者,而应该是距离最后看起来正常的时间(LTSW)超过24小时的患者了。

但是我们不禁会问,24小时真的够了吗?那些超过24小时的患者,如果接受血管内治疗,结局又将如何呢?

美国匹兹堡大学的Ashutosh P Jadhav教授等人回顾了他们治疗的超过24小时的急性卒中大血管闭塞患者,并将结果发布在2018年的JNIS杂志上。

2.jpg

这项回溯性研究纳入3个美国区域性取栓中心2010年-2018年间血管内治疗的共计21例患者,距离最后看起来正常的时间(LTSW)均超过24小时。

患者卒中前mRS评分需要低于2分,病变部位都是ICA或者M1段,可以合并颅外段狭窄。

梗死核心体积符合DAWN研究的入组标准,即:

年龄大于80岁,NIHSS评分超过10分,梗死核心不超过21ml;

年龄小于80岁,NIHSS评分超过10分,但不高于20分,梗死核心不超过31ml;

年龄小于80岁,NIHSS评分超过20分,梗死核心不超过51ml。

21例患者中5例采取了手动吸栓,16例采用了支架取栓治疗。详细情况参加下表:

3.jpg

如果将超过24小时,符合DWAN研究入组标准的这21例患者作为“超窗组”,DAWN研究中血管内治疗的107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我们会发现两组的患者基线数据基本一致,可以进行对比:

4.jpg

略有差异的地方包括:

● 对照组房颤患者比较较高;

● 对照组全部使用了支架取栓,没有手动吸栓;

● 对照组醒后卒中比较较高(治疗组仅有1例)。


研究结果:

超窗组与对照组在血管再通率、90天良好功能预后以及安全性终点方面均无差异。

也就是说, 超过24小时,符合DAWN筛选标准的大血管闭塞急性卒中患者,接受血管内治疗仍!然!能!够!获!益!

5.jpg

这一结果会不会“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一项关于超过24小时后的RCT研究,继而再次带来适应症和指南改变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阅读数: 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