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拥军:改善医疗服务质量可显著改善缺血性卒中患者结局

编者按:

中国卒中学会第四届学术年会(CSA)暨天坛国际脑血管病会议(TISC)召开期间,神经内科领域学术领头人——北京天坛医院常务副院长王拥军教授发表了《脑血管医疗质量评价与改进》的精彩演讲,并提出改善医疗服务质量可显著改善缺血性卒中患者结局这一观点。

目前,我国缺血性脑血管病医疗主要面向三个方面:通过溶栓、取栓、康复、神经保护降低致残率;通过控制并发症、抗水肿、去骨瓣减压术降低死亡率;通过抗血小板、他汀、降压、降糖治疗促进患者康复。

微信图片_20180704112210.jpg

一步一个脚印,国家神经系统疾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正式成立

2011年,我国正式成立国家脑卒中医疗质量控制中心,2013年更名为国家神经内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2018年6月30日,CSA&TISC2018开幕式上,正式更名为国家神经系统疾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每一次的更名并不仅仅是名字的变更,更是责任和任务的变更。

日后 ,国家神经内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将要负责整个神经病学领域的医疗质量监控,设立多个部门,分工明确,依据中国脑血管病医疗质量大数据监测平台,通过定性与定量研究确定影响中国患者12个月内康复情况的最重要的13项医疗关键绩效指标(吞咽困难筛查,静脉溶栓,48小时抗血小板药物应用,48小时内不能活动者深静脉血栓预防,康复干预,颅内和颈动脉筛查与评价,抗栓药物治疗,血脂管理,房颤管理,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糖尿病患者降糖治疗,戒烟,卒中健康教育),对急诊或住院早期、住院期间及出院时效果进行评价,更加符合中国国情,降低患者死亡率和伤残率及12个月内复发率,改善患者结局。


逐步提高医疗服务治疗,多项指标与欧美持平

过去10年来,我国共进行了3次国家卒中登记,国家卫建委防治筛查工作的启动也为医疗质量的改进做了前期铺垫。根据3次国家卒中登记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卒中患者平均年龄较小,其中男性患者约占60%;发病3小时内溶栓比例大幅度增加,多项指标可与欧美国家持平;观察结局指标可以发现患者结局明显改善,死亡率及3个月内复发率明显下降,其中3个月复发率已降至国际水平。


GOLDEN BRIDGE研究——改善医疗服务治疗可改善患者预后

近年来,在国家卫建委和科技部的支持下进行了多项医疗质量相关研究。王拥军教授重点介绍了GOLDEN BRIDGE研究。该研究面向缺血性卒中患者,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式,从全国入选40家医院,将其随机分为强化干预组(n=20)和对照组(n=20),各医院间医疗服务质量参差不齐。

该研究采用急性缺血性卒中医疗服务指标进行评估,结果发现在40家参与医院中,与对照组医院相比,采用医疗质量改进的多重干预模式(临床路径、标准操作流程、专职质控人员和医疗质量持续反馈)的干预组医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缺血性卒中医疗质量服务的复合指标,而全面性指标无显著改进。因此,缺血性卒中医疗服务指标执行率改进可进一步降低患者1年的新发血管事件发生率和致残率,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阅读数: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