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18年8月23—25日,由吴阶平医学基金会、北京医学教育协会、北京医学教育协会培训中心主办,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总医院、美国Cleveland Clinic、Cedars-Sinai Medical Center等多家中外医疗机构共同协办的“第十届新纪元国际脑血管病多学科共享大会”将在北京昆泰酒店举行。为更好地了解本届大会的亮点及脑血管病治疗多学科共建共享方面取得的最新进展情况,我们对大会主席、火箭军总医院副院长、全军脑卒中救治与研究中心主任姜卫剑教授进行了专访。
医维讯:
新纪元国际脑血管病多学科共享大会作为一年一度的中美高级别脑血管病领域双边会议,备受业内专家瞩目。作为大会主席,能否请您谈谈今年会议都有哪些方面的亮点值得大家特别关注?
姜卫剑教授:
今年的会议恰逢第十届,主要有4大亮点,分别是大师云集、聚焦重点、同声传译、手术演示。
大师云集,本次大会汇聚了国内的神经介入和脑血管病专家,更值得一提的是,我国的顶级脑血管病大师赵继宗院士,来自芬兰赫尔辛基的脑血管病外科专家Juha教授将莅临本次大会。
聚焦重点,本次大会主要聚焦复杂脑动脉瘤和急性脑梗死的手术治疗。
同声传译,秉承以往的特点,本次大会继续采用同声传译,打造中美交流的顶级平台。
手术演示,本次大会将汇聚几家医院进行现场手术演示。大会将从更高角度和更广视野关注和审视当今国内外脑血管病的现状,促进中国脑血管病的诊疗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
医维讯:
今年是新纪元大会第十届召开,能否请您介绍一下开展脑血管病多学科融合的意义?
姜卫剑教授:
多学科融合包括影像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神经介入等学科的融合。10年来,我们进行了影像学指导下的介入治疗,特别是影像学指导下急性脑卒中时间窗外的介入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成效。通过神经介入与神经外科的合作,我们开展了对复杂脑血管病,特别是脑动脉瘤,脑血管畸形、富血供脑肿瘤的介入、外科联合治疗,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多学科团队的一体化整合,明显提升了急性脑卒中的救治效率。我们可以看到,通过多学科团队的合作,为病人提供了全方位、全天候的快速解决方案。全方位就包括用最佳的方案,救治脑出血病患者,用最佳的方案,救治急性脑梗的患者,打破了过去分别由神经外科、神经内科来救治的壁垒。快速解决方案的提供,有效缩短了病人的急诊救治的诊疗时间,为挽救和成功救治病人,减少病人的致死致残率,提供了很好的组织上的保障。
医维讯:
我们了解到,在您的倡议和带领下,火箭军总医院在国内率先建成了集神经内科、神经外科、介入科、放射科、重症医学科和脑血管病专用手术部六位一体的脑卒中诊疗平台,能否请您分享一下脑卒中诊疗平台建设的成功经验,以及平台的建设对于卒中患者的救治效率带来了怎样的提升?
姜卫剑教授:
全方位、全天候是一种理念,要把它变成现实,需要有很多的支撑。一是要建设核心团队。团队里必须有开刀的医生、介入医生、内科医生等不同技能的人才。团队成员要能够每天在一起上班,需要完成相应的治疗时,就得有人能够及时到位。同时,要实现快速治疗的目标,团队的各专业医生的人数要足够多,不能只有一个,这样才能达到全天候的要求。
二是设施设备要达到要求,要有多个手术室,多种手术室,能够满足患者开刀、介入以及杂交手术的不同需要。
三是要有急诊科、影像科等外围团队的全力支持。首先,急诊有了患者能够第一时间要通知我们,从而最大限度地节省时间。其次,现在的介入手术都要在影像指导下进行,而不是基于医生的经验,这就需要影像科24小时的全天候支持。
四是要建立起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不管是哪个医生接诊,都应该根据标准为病人作出最佳的治疗决策,而不是因医生的专业和水平而异。医生的技术肯定有高有低,但依据规范标准的作出决策的能力不能有高有低,要一致。
我们知道,国际上提出,急性脑卒中患者的诊治时间控制在60分钟的病人数超过50%,而在我们医院,急性脑卒中患者的平均诊治时间,现在都能有效控制在小于60分钟,超标准实现了国际上的倡议。通过10年的经验累积,我们发现整合建立一个一体化、无缝的多学科团队是非常重要的,但又确实不是很快、很容易就能实现的,需要打破以往的科室壁垒。要把我们的经验推广到全国各个医院,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下一步我们将聚焦存在的问题,发力攻关,使这种理念推广到更多的医院,使理念变成现实。
医维讯:
近年来,支架取栓术成为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新热点,但由于脑卒中介入技术是高风险手术,很多医院对于是否开展这一术式还是比较慎重。作为我国第一个颅内专用支架的研发专家,对于如何加快这一技术的推广,您都有哪些建设性的意见?
姜卫剑教授:
支架取栓术的有效性已经得到了多项随机对照试验的证实,但有些医院比较慎重,这也是正确的,因为血管内治疗毕竟是有风险的。更好地推广这一技术,让这一技术能够在县级医院、地市级医院,而不局限在大城市能够开展,对降低患者的致死致残率,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手术有风险,需要有经验的医生来完成,为了更好地开展这项技术,我们应该要有科学的态度,就是我们的术者一定要经过严格的培训,要有上级医院、医生的帮带,成熟以后再独立开展这项技术。所以,我们要通过严格的培训制度,严格的监管制度,来落实这项技术,使这一技术真正在基层医院得到推广,扎下根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