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18年9月28日-29日,“CTOCC中国行-安医站”活动在安徽合肥成功举办。会上,葛雷、李春坚、李成祥、陶凌、马剑英、林先和教授等专家从实例出发,深入探讨现代CTO病变治疗的理念与策略,对当前流行的各技术操作要点及优缺点进行了辨析。
严道医声网特别奉上几位专家精彩授课视频,并撷取讲课要点,愿与各位同道共享CTO学术盛宴!
本期课程
课程题目:正向导丝技术的十条应用秘籍
分享专家:李成祥(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
李成祥教授在讲座中对于CTO-PCI中导丝的操作技巧做了全面实用的分析,指出:
①欧洲的CTO流程将ADR突出过多,但是对于很复杂的病变,不要忘了尝试平行导丝等技术,然后再选择ADR
②学会如何做正向还是重中之重,导丝的任何技术都是建立在正向基础之上
李教授不但精彩地讲授了CTO的常用导丝技术应用,并结合自己的经验,对现有的所有技术都进行了改良,从而使血管的损伤更小,堪称是CTO导丝操作的一本“武林秘籍”。
李成祥教授作精彩报告
1、CTO导丝通过的两种途径:斑块内通过及内膜下通过再回真腔
如果没有特别坚硬的钙化及致密组织病变,导丝通过的潜在途径很多,对于大多数病变都可以通过斑块;但是对于特别致密的病变以及钙化病变则不得不从内膜下通过(地下道)。
2、不同导丝通过CTO病变的差别(被动导丝、主动导丝)
①被动型为主钢丝:被动型为主的钢丝,如XT导丝——XTA或XTR,其实是从松软的部位通过(潜在通道),XTA、XTR由于外径为0.026”,不会从通道(< 0.020”)过去。
②半被动的钢丝:如Pilot导丝更硬,有一定操控性的钢丝,特别Pilot 200。
③主动型钢丝:最典型的是Conquest Pro,然而Coqnquest Pro需要在真腔内操作,而且通过病变感觉不强。
④而Gaia导丝则是融合主动性导丝及被动型导丝的优点:有很好的操控性,找对方向,和其他导丝操作的不同。如果遇到硬的病变,可以撤回来,重新进入。
⑤如进入内膜下,及被动型进入内膜可以进行ADR。
⑥也可以进行主动的ADR,及主动的Knuckle技术。
3、内膜下绕行的必要性
对于坚硬,致密,迂曲钙化的病变,再好的导丝也很难进入真腔。对于长的弥漫性病变导丝进入内膜下途径较大,平行导丝的诟病是内膜下血肿形成比较大时,没有任何的着力点,ADR、手工ADR也很难控制方向,是失败、正向失败的重要机制。
4、导丝操作的技巧,所有导丝操作要“Gaia”化
以往导丝的操作为钻、转、刺,当今导丝操作,所有导丝(包括Conquest,Pilot)都建议要Gaia化,即轻轻扭动,轻轻推送;如碰到阻力,撤回来,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5、导丝的操作如何进行升级、降级和转型
通常应用XT先行,根据阻力大小选择升级的导丝。如果病变很硬,则升级导丝(日本缓慢,欧美快速),必须兼顾其穿刺、追踪;通过坚硬节段后,需要降级导丝,在此特别强调Pilot系列导丝较好的追踪性、能通过扭曲钙化病变的能力。
总之,最好的导丝是能尽可能使用最小的力量通过的导丝,保证从斑块内通过。
6、IVUS外寻找入口的方法
李教授还对很多导丝的辅助技术进行改良:
如BASE 技术,应用球囊进行扩张,主动进入内膜下;
改良的BAPE 技术,应用球囊进行扩张,主动进入斑块。
应用同等大小的球囊进行扩张斑块,平滑的内膜变得不平整,导丝有着力点,容易送入CP/Gaia导丝。
7、改良的平行导丝技术Retracking 、Re-entering技术
手工的ADR, 第一个导丝进入内膜下,以第一根导丝作为参照,从入口或任何节段前进,寻找新的途径,找到着力的部位。
8、导丝冲浪技术
9、子母导管辅助的R–CART
改良的AGT 技术:子母导管不要局限于CTO节段内,CTO近段远段都可以放置Guidezilla ,应用球囊扩张,然后用第二根导丝寻找接近的部位,可能比超声指导更为快捷及直观。
10、精细化的ADR技术
◎Knuckle粗暴
◎Miracle系列在边支球囊锚定,送入内膜下到病变远端,可以让远段血肿更小,保持导丝和器械在血管结构内的机会最大。Miracle在远段3cm最为坚硬,所以用这个导丝保证小球囊
◎Stingray的通过性最强。
总结
◎CTO导丝的通过技术是斑块内、内膜下、正、逆向的结合,而正向导丝是基础
◎正向导丝的选择取决于斑块的内在结构及导丝跟踪性能、主动行进性能、穿刺性能,根据两者做出对应选择,最终选择合适的导丝。
最后李教授强调:套路决定思路,应变决定成败。应变能力,随着技术进步必将进入程式化、公式化的途径。
北京安贞医院 刘巍教授友情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