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OCC课程 | 陶凌:正向内膜下重回真腔技术演变及技术要点
2018-10-04 22:52
编者按:
2018年9月28日-29日,“CTOCC中国行-安医站”活动在安徽合肥成功举办。会上,葛雷、李春坚、李成祥、陶凌、马剑英、林先和教授等专家从实例出发,深入探讨现代CTO病变治疗的理念与策略,对当前流行的各技术操作要点及优缺点进行了辨析。
严道医声网特别奉上几位专家精彩授课视频,并撷取讲课要点,愿与各位同道共享CTO学术盛宴!
本期课程
课程题目:正向内膜下重回真腔技术演变及技术要点
分享专家:陶凌(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
陶凌教授作精彩报告
从解剖结构看ADR的可行性
ADR 的技术的发展——由外周血管介入技术发展而来
STAR技术:内膜下寻径再回真腔
由Whisper或Pilot导丝,Knuckled的STAR技术,缺点是:夹层不可控,再回真腔困难。
Carlino技术:造影指导的内膜下寻径及再回真腔
通过微导管进入内膜下导丝的夹层,通过注射造影剂示踪作用来实现假腔到真腔, 一般不会导致穿孔。
Mini-STAR 技术
应用Filder XT预塑性的Knuckle技术,可以通过控制knuckle的大小控制。
LAST 技术
限制导丝在内膜下前行的距离,通过Conquest 有目的的尽可能使其回到真腔。
但是,以上技术效率低、成功率低、并发症多、重回真腔难度大、可控性差,且对个人技术要求高,难以广泛推广。
CrossBoss Coronary CTO 导管
Coross Boss 的夹层可控
IVUS 位于夹层内,可见Knuckle wire 产生的夹层更大些。
Cross boss及Stingray (球囊导管和导丝)可以在内膜下精准定位, 使导丝重回真腔。适用于近段纤维帽及远段靶病变清晰、闭塞长的病变。
ADR 操作流程
ADR技术常见的的困难及解决方法
北京安贞医院 刘巍教授友情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