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红卫:感恩于心 反哺于行

北京天坛医院神经介入中心专家访谈录(六)

1.jpg

每个医生成长的背后,都有“恩师”的帮助和支持。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尊师向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古以来,中国学生的骨子里都有一种尊师重道的礼节教义。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介入中心组长贺红卫教授亦如是。

借着北京天坛医院老院区落幕、新院区正式启航的契机,医维讯有幸采访到了以“低调”著称的贺红卫教授,听到了他从医以来的感恩心和进取心。

梦想 就是一步一个脚印不断前行

受到学医的姐姐的影响,贺红卫决定从医。1985年考取了山东医科大学(原山东医学院)医疗系,1990年毕业后被分配到济南市第五人民医院,迈出了从医之路的第一步。那个年代整个神经外科没有非常细致地划分,贺红卫从泌尿外科、骨科、普外科,最后到脑外科,三年间外科领域几乎全部涉及,对各个专业都有一定认识和了解。这个独特的经历,对贺红卫之后在神经介入领域的工作有很大帮助,也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2.jpg

1995年,贺红卫考取山东医科大学神经外科研究生,师从朱树干教授。在朱树干教授引领下,贺红卫真正走上了神经外科的道路。

2002年,贺红卫得到山东省神经外科主委张庆林教授的赏识,张庆林教授建议他继续进修,于是2002年底贺红卫来到天坛医院进修学习。在进修的过程中,张庆林教授又说,“贺,你再考个博士吧。” “我说行。”

2003年,他又考入山东大学医学院和北京市神经外科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师从庞琦教授和吴中学教授。“3年的时间,是山东大学医学院的文化课和在天坛医院的实践进修,联合培养了我。” 就是前辈一步步的引导和自身毅力的坚持,贺红卫的从医路越走越开阔。

一个平台代表了一个平台的水平,高平台就需要高水平与之匹配。因为想留在天坛医院这样高水平的平台,2006年3月,贺红卫决定申请博士后。随后,他顺理成章地申请了首都医科大学博士后,师从王忠诚院士,进入首都医科大学博士后流动站,2008年4月,贺红卫顺利出站,并留在天坛医院工作,可谓适才适位。

现在,学术方面贺红卫已经参与国家级科研并结题6项,参编专业书籍4部,发表专业论文近30多篇,其中SCI论文10余篇。并参于了国产非黏附性液体栓塞材料(EVAL)研究,取得国家专利。

未来,贺红卫希望加入神经介入科主任李佑祥教授的医疗机器人项目,通过控制机器人使操作更精准,造福更多患者。

好风凭借力 人生得幸遇贵人

“在我从医的道路中,我是幸运的,几乎每个关口,都会得到‘贵人’ 指点(贺红卫尊称他们为‘贵人’)。”贺红卫激动地说。

“硕导朱树干教授,手把手教会我怎么写医学文章;博导庞琦教授和吴中学教授,对我的性格和学习方式影响很大。”    

张庆林教授可以说是贺红卫的“指路明灯”。“有一个前辈告诉你应该干什么,给你指明方向。” 贺红卫对张庆林教授充满感激,从到天坛医院进修再到建议考取博士,他认准了要听从张庆林教授的建议,“我要听他的,他让我干啥我就干啥,因为老教授是真心对我好,年轻人看不到那么远,也看不到那么广,视野没有那么开阔,但是他能看到,他经历过,所以他会告诉你。”

对于博士后导师王忠诚院士,贺红卫说:“认识他你才知道什么叫‘大家’,从人品到为人处世,王忠诚院士都深深让人敬佩。” 后来,贺红卫成为王忠诚院士最亲近的一名学生,王忠诚院士只要离开北京,都会让他相陪。多年的相伴,两人已经像亲人一样。

自身的努力能得到旁人的赏识是一大幸事。由于贺红卫的自身经历,所以他作为上级,作为老大夫,对学生非常有耐心,对年轻人也是爱护有加,他把自己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教,比如去外地做手术,当地医生可能会配合不好,他就会非常耐心地进行讲解,在尊重别人的同时,也得到了别人的尊重。

3.jpg

尊重前辈,提携后辈,加快年轻医师的成长。“我经常给缪主任说,对年轻人好也是对自己好,他们长本事了我们就可以少干点儿了。”贺红卫风趣地说到自己的反哺方式。

行医以德为先 以诚为本

外科鼻祖裘法祖院士曾经说过:作医生不难,做好医生很难,永远做好医生就更难。

对于如何成为一名好医生,贺红卫深受王忠诚院士的职业素养和品行影响。

王忠诚院士80几岁连走路都步履蹒跚的时候,天坛医院的医生心疼王院士,不愿意让病人在路上打搅他。但每次病人或者病人家属看到王忠诚院士,都会拦截下来希望他讲解病例,王忠诚院士从来没有不耐烦或不高兴,每次都说“我先跟人家讲解完再走”,就是这种真正为病人着想的精神,深深感染了贺红卫。

“出了问题不可怕,但是不要再出,要从中吸取经验教训。”这是王忠诚院士对贺红卫的告诫。医生治好的病人,可能记不住名字,但在手里死亡的,无论是不是因为自己的原因,他们的名字医生都记得住!病人在医生手里死亡,对医生的打击很大,可能好几天茶饭不香,但不能一味沉浸其中。医生的实践经验,来自于病人,所以更要反馈给病人,要吸取经验教训,更加用心服务。

“不能因为自己是医生,病人就要无条件服从。因为病人有时候不明白,所以医生更要有耐心进行讲解。”贺红卫不仅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他总说“每个病人,患病之后就是一家人的事,所以你救了一个人就等于救了一家人。”

对于每个病人的病情,为了便于理解,贺红卫都要画图讲解,并且病人可以拿走; 每周二,贺红卫和神经外科主任王硕教授联合出诊,一个开颅一个介入,通过分析病人病情,选择最合适的治疗策略。挂号费300块钱,这是作为主任医师最低的挂号费,但他们一直强调不要涨价,不要给病人增加额外费用。这是贺红卫对待病人的方式。

所以,一个好医生不仅专业要优秀,也要尊重病人感受,为病人着想。

当医生很辛苦,每天晨曦朝露去,披星戴月归。贺红卫平时喜欢喝茶听音乐,但由于工作繁忙,这点爱好也成了奢求。“现在最渴望的就是我的床,能躺到床上就满足了。”他感慨道。

希望病人也能理解医生的不易。在医患矛盾突出的当下,只有医生和病人互相理解互相尊重,才能减少冲突发生,创造和谐的医患关系。

4.jpg

医生的成才之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贺红卫的爱人也是医生,1995年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麻醉专业,博士转专业到神经外科疼痛学,师从齐鲁医院院长李新钢教授。在王忠诚院士人才引进计划中,现也就任于天坛医院疼痛科。或许正是因为志同道合,所以在漫长的求学生涯中更能互相理解互相扶持。“我跟我夫人,她上硕士我养她,我上硕士她养我。之后,上博士时,亦如是。”

得遇“贵人”,有此良伴,反馈病人,提携新人。或许这就是贺红卫一直以来在神经外科领域不断探索和创新的动力源泉。

阅读数: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