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光明:学习技术,更要学习大师们的敬业精神

2019年5月24-26日,由河南省人民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脑血管病医院主办的“蛇牌学院”第二届神经外科Juha大师国际班在郑州成功举办,让很多中国医生有了亲自跟随大师学习的机会。把Juha教授等专家请到中国,举办Juha大师国际班对于中国的神经外科发展具有怎样的意义?带着这样的问题,医维讯小编采访了本次国际班的组织者之一,河南省脑血管病医院主任医师段光明教授。

微信图片_20190606090848.jpg

● 段光明教授授课中


医维讯:“蛇牌学院”第二届神经外科Juha大师国际培训班取得了圆满成功,请您谈谈此次会议的筹备情况? 

段光明教授:首先,举办Juha大师国际培训班的目的,是希望通过学术交流为广大临床医师带来西方国家以及我国上海、台湾等地区在脑血管病治疗和肿瘤上最新的理念和技术,让大家都有所提高。从专家邀请看,Juha Hernesniemi(尤哈•赫内斯涅米)教授、Vinko Dolenc(维克•道伦斯)教授、Hugo Andrade(雨果•安德拉德)教授、许秉权教授、徐斌教授等都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专家,他们不仅具有高超的手术技能,而且其敬业精神也非常值得临床医师学习。

此次培训班我们与郑州蛇牌学院进行了密切的合作,在制定招生计划、招生广告、组织招生、吃饭住宿、会务交通等方面都得到了他们的大力支持。有了他们的帮助和配合,我就能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组织好学术交流上,重点去和主任们协调组织病例。


医维讯:本次培训班共有多少学员参加,您对参会学员有什么要求?

段光明教授:参加培训班的学员来自全国各地,共有60多名,河南本省只有6名,占所有参会学员的1/10。对参会学员的要求是从事神经外科专业五年以上,也就是说主治医师以上职称才可以报名。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如果学员来了,看不出其中的精髓,对他们也起不到很大的帮助。因此,此次培训班要求学员本身有一定的经验和水平。


医维讯:准备病例方面是活动的整个重头戏,您是怎样为这些大师选择病例的?

段光明教授:每位大师都有自己特色的东西,有着某些方面的专长,学员来参加培训也是以向大师学习为目的。以Dolenc教授为例,他最擅长的是中央颅底肿瘤,此前与Dolenc教授沟通他想汇报的内容,他表示要分享一例中线的病变,所以我们就给他准备了两个病例,一个是海绵窦肿瘤,一个是中线的肿瘤。这两个病例都有相当的难度,Dolenc教授可以以一种更直观、更活泼、更生动的方式将他的经验展示给学员,让学员印象更深刻并有所获益。


医维讯:通过将Juha教授引进医院,并举办Juha大师国际班,对河南省脑血管病医院的发展有哪些促进作用?

段光明教授:Juha教授的到来对河南省脑血管病医院的发展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第一,增强信心。在神经外科领域,Juha教授对很多人来说都是一个“神”的存在,因为很多人都是读着他的著作,看着他的视频成长。但原先大家并不知道大师是怎样成为大师。通过和Juha教授一起工作,大家知道大师不是天生的,也不是那么神秘,而是经过刻苦努力,每一步都非常认真的工作积累起来的。这次培训班上,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Juha教授从一开始就在病房里,亲自给病人摆位,为病人剃头,从点点滴滴做起。这对他们来讲就像画一幅画一样——这幅画是我画的,因此就要从头到尾画下来。

第二,找到差距。通过与大师的比较,大家更能找到自己的差距,并且这个差距似乎经过努力就能缩小。这样也给了大家信心,特别是在年轻的医生身上反映得就更明显。Juha教授曾表示,把在赫尔辛基的全部经验和自己的整个世界搬到了河南,通过这一年半的工作,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促进了年轻人的学习。高手过招,细腻之处一看就明白。Juha教授的手术都是公开的,谁有时间就可以去观摩,有时就是通过一次观摩,技术就能得到提高。


医维讯:Juha教授不排斥大家观摩他的手术吗?

段光明教授:Juha教授从不排斥大家来观摩他做手术。他的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Juha教授来到医院之后,语言沟通问题是一个最大的障碍,虽然医院的医生都在学习英语,但100多人一起学习,效果不是很理想,于是Juha教授就开始学习汉语。现在,他已经可以做一点简单的沟通。70多岁的老人要学汉语,这种勇往直前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

但需要表明的,虽然Juha教授为我们带来了新技术、新知识,但最终我们发展到什么水平还是要靠我们自己。我们最重要的是学习他的精神,而不是照搬照抄。通过一年半的合作,我们也看到东西方文化方面存在的差异,我们在改变,Juha教授也在改变,但最终医院的崛起还是需要我们自己。

阅读数: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