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盛会 共聚武汉丨张龙岩:心有准绳,行有尺衡,“规范化”是所有手术最好的注脚

2021年5月的暮春,草长莺飞,芳草丛生。武汉亚心总医院张龙岩教授的办公室外微风徐徐,窗外的香樟树枝叶繁茂,随风起舞。张龙岩教授坐在办公室的窗旁谈起了他对于结构性心脏病诊疗的热忱与笃定。

他的思绪,从主动脉瓣置换,到二尖瓣、三尖瓣的修复;从茁壮成长的武汉亚心总医院结构性心脏病诊疗团队,聊到了整个湖北地区乃至全国结构性心脏病诊疗技术的现状与未来。窗外的日光打在他的脸上,熠熠生辉。

心有准绳,行有尺衡,这是他和团队手术风格,更是一位医者践行为患者提供最好医疗服务的真实写照。 

“中国结构周2021-楚天论坛瓣膜病专题会议”召开之际,严道医声网采访了大会执行主席之一张龙岩教授,聆听张龙岩教授以不同身份诠释楚天论坛瓣膜病专题会议的“缘起”与“构想”,“亚心结构性心脏病诊疗团队”这棵树苗如何在武汉亚心总医院院长苏晞教授的培育下,生根发芽,枝繁叶茂,成功跨入武汉地区结构性心脏病诊疗领域前列。

微信截图_20210511151300.png

结构性心脏病的未来已来

会议举办应势而行

▼▼▼

作为中国结构周2021-楚天论坛瓣膜病专题会议执行主席之一,张龙岩教授首先在采访中对会议的诞生和主旨展开了深度阐述。

毋庸置疑,结构性心脏病的未来已来,无论是现在或是将来,一直都会有不少中青年医生、中心和医院加入到结构性心脏病诊疗的洪流中,而湖北地区与其相关的一些基础手术技术、影像学分析以及超声解读等内容的培训和推广则因为一些原因无法开展起来。因此,中国结构周2021-楚天论坛瓣膜病专题会议顺势而生;大会创新办会形式,以武汉为中心,特邀湖北地区多家心血管疾病诊疗中心、医院及国内结构性心脏病诊疗领域一线大咖齐聚一堂,以系统培训和广泛交流的方式,全方位探讨和交流领域内重点内容,从而提升湖北地区广大心血管病医生对结构性心脏病的认知,规范手术操作流程。

据悉,国内众多中青年医师的大本营——亚太结构性心脏俱乐部(AP-SHD)也将于本次大会议上召开2021年首个线下内部会议,作为AP-SHD的核心成员之一,张龙岩教授也于采访中对AP-SHD 近几年的发展分享了自己的想法。

“通过这几年的发展,我们也能看到许多医生的积极性非常高。在开会时经常会碰到一些医生询问我们怎么样才能加入俱乐部。因为他们真实感受到俱乐部能带给他们很多收获。同时,近几年平台也在不断地建设和完善当中,每一次开会都积极采纳和接受不同意见。”

张龙岩教授同时表示,湖北地区结构性心脏病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医生和一些医院的广泛参与和推动,也希望借助楚天论坛瓣膜病专题会议进一步调动基层乃至整个湖北地区医生的积极性,大家一起奋起直追,尽快追赶上国内结构性心脏病诊疗水平较好地区和城市,造福湖北地区结构性心脏病患者。

风潮乍起,奋楫扬帆正当时

▼▼▼

“在结构性心脏病领域,我觉得我们国家既然已经抓住了这个风口,就不会落后于欧美国家太多。通过我们自己的不懈努力和研发,定能让更多的中国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

2018年,张龙岩教授有幸前往美国克利夫兰医学中心学习结构性心脏病介入诊疗的相关内容,国外先进的诊疗理念也带给了张龙岩教授许多新思考。在他看来,国内外之间最大的差异莫过于中心对于手术操作流程和质量的把关以及他们在技术创新领域投入的巨大精力。

“当时我抱着一颗学习国外TAVR手术流程和手术操作技术的初衷远赴美国,令我意外的是,那时国外的TAVR技术就已经发展的相当成熟了,而且当时他们做的更多是关于二尖瓣、三尖瓣的修复或是置换等一些比较前沿性的工作。”

结合我国现状,张龙岩教授认为,我国结构性心脏病的诊疗当下也正在向“创新”这条路上迁徙。目前我国也有很多医疗机构、医生和厂家都在结构性心脏病领域开展了诸多创新项目和研发工作。同时,国家也一直在鼓励创新、鼓励原创。

“相信在国家和广大结构性心脏病领域的从业者们的齐心协力下,我们国家也会后来居上。”

知行合一

以“规范化”滋养高质量诊疗团队

▼▼▼

谈及武汉亚心总医院结构性心脏病诊疗团队的成长历程,张龙岩教授的目光坚定而有力,言语中透露出的是一个医者对患者负责和诊疗技术不懈追求的拳拳赤子之心,规范化的手术流程则像是一个刻在团队DNA里的理念。

“任何一个手术只有达到规范化,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对病人负责,为病人提供最好的医疗服务,这项技术才能得以广泛推广和普及。”张龙岩教授在采访中强调道。

香港亚洲医疗集团在武汉共设有两家医院,即为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和武汉亚心总医院(以下简称“亚心”)。虽然两家医院分别开设在武汉不同地区,但在结构性心脏病诊疗领域两家医院浑然一体,组建了一个统一团队,由武汉亚心总医院院长苏晞教授牵头创立,并于2016年2月成功开展了第一例TAVR手术。

张龙岩教授表示,亚心结构性心脏病诊疗团队自创建伊始就本着“规范化和流程化”的管理模式,对手术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的把控和风险管理。

“ 我们团队自成立至今圆满完成了200多例TAVR手术,每一例手术前都会坚持进行术前讨论。手术过程中无论是内科医生或是外科医生担任主刀,内、外科医生都必须同时在手术台上。因为这样才能及时处理手术突发情况,这也是最有利于患者的一个心脏中心团队模式。”

历经5年沉淀,如今的亚心结构性心脏病诊疗团队在苏晞教授的带领和建设下,羽翼丰满,团队内部人才结构完善,包含心内科、心外科、麻醉科、超声科、重症监护科等等多学科人才为一体,得益于团队“规范化和流程化”的操作理念,团队整体手术质量属于行业内较高水平,每一例手术都圆满完成。

同时,团队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积极开展二尖瓣介入诊疗技术,截止目前已完成近15例二尖瓣修复手术。

“未来在结构性心脏病领域,我们医院都会全面接触,为结构性心脏病学科建设和发展贡献一臂之力。

拾级而上

关于结构性心脏病诊疗的四点体会

▼▼▼

张龙岩教授从自身经历出发,分享了学习、组建结构性心脏病诊疗团队的一些经验:

首先,固定团队“角色”和多次且深入的培训。

他指出组建一个团队首当其冲的就是要固定团队成员,分工明确。如确定主要术者、一助、二助,麻醉、体外等医生。之后,要带领团队广泛参与国内的一些培训,让团队中的每一位成员都能清晰的认识手术流程,了解手术的操作方式。

“团队培训是重中之重,结构性心脏病诊疗手术是一个需要多学科配合的手术,一个人做的再好,而团队中的其他人无法配合,整个手术过程就会很被动。”张龙岩教授强调。

第二,不要急于求成。

刚开始做手术时,可以挑选一些合适的病人,而不是直接挑战高危复杂病例,由简到繁,为自己和团队计划一个完整的学习曲线。

第三,前期手术过程中最好要跟着带教老师做手术。

“很多年轻术者做了一两例手术过后,就会觉得手术流程很容易掌握,但事实上,这里面的手术陷阱很多,带教老师则会帮助术者规避很多不必要的风险,这样无论是对病人还是术者来说,都是最安全有效的。”

最后,强大的知识储备。

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手术总体来说是一个较为复杂且难度较高的操作,虽然现在器械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简化了手术学习曲线,但对于一些核心技术,如CT技术、导管操作技术等仍需要术者牢固掌握。“CT分析在手术过程中,特别是手术流程中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如果你连CT都没看过,或者不会做分析,都是由厂家来告诉你,这样你可以做5台,10台没问题,但做到后面20台,30台,甚至100台的时候就会很被动。”

自2010年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率先开展了我国第一例TAVR手术以来,关于结构性心脏病诊疗的洪流从未停歇,伴随着各种介入技术的进步,新时代已然滚滚而来,风华正起。无论岁月无论今朝,中国医者从不愿做大时代的被动接受者。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张龙岩教授正是以“规范化”为尺画方圆,在学科带头人苏晞教授的引领下携手医院诊疗团队在结构性心脏病诊疗新时代来临之际,踏浪而行。

微信截图_20210511151314.png

5月22日

2021中国结构周

武汉楚天论坛

不见不散

阅读数: 1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