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盛会 共聚武汉|潘文志:在做中学、在行中悟,以培训工坊赋能医师技巧提升

伴着中国医者在结构性心脏病诊疗领域不断前进的脚步,中国结构周已经走过了5载韶华,逐渐成为国际化程度高、专家层次高、参会人员多、传播力量强的精品医学盛会。

2021年5月21~22日,中国结构周2021-楚天论坛瓣膜病专题会议将于湖北武汉隆重召开,继续书写中国结构周会议新华章。延续往届办会传统,本次会议在注重互动交流的同时,特别新增了“培训工坊”系列环节,广邀湖北地区及国内众多心血管领域的顶尖专家齐聚一堂,从实践出发,就结构性心脏病学核心、热点问题展开讨论和交流。为办好此次培训工坊,会务组周密组织,精心筹备,力求让首次“亮相”的培训工坊办出新风采、取得新成就。
作为中国结构周秘书长之一,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潘文志教授于培训工坊报名通道正式开启之际接受了严道医声网的专访,详细诠释了培训工坊召开的初衷及首届培训工坊的亮点所在。

微信截图_20210519113006.png

创新学习形式

多元互动加倍学习效率

▼▼▼

随着中国结构性心脏病介入诊疗尤其是TAVR技术的发展,自进入2021年后,各类瓣膜病的介入诊疗技术更是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的趋势。全国各地心脏中心包括许多地市级医院、甚至是县级医院心脏病医生,在该领域均有所涉猎;而TAVR以及其他的瓣膜病介入技术总的来说仍是一项繁杂且风险较高的手术。

“面对当下如此庞大的医生需求,有这样多的医生想做TAVR手术、想学习结构性心脏病诊疗技术领域内一些新知识。而对于他们来说这种学习的形式无外乎两种,一是理论知识学习,二是实战观摩;培训工坊则相当于一种实战性的学习,旨在让初学者能够高效、快速掌握瓣膜病微创介入诊疗相关技巧。”

潘文志教授指出,相较于传统会议模式中专家们单项授课灌输知识点,培训工坊更强调的是“多元互动”,通过精心的内容设计和互动环节,营造出一种无拘无束、互通有无与交流的环境,以此凝聚全员智慧,开放思想。目的是充分调动学员们的主观能动性,在解决实际问题或完成挑战性的内容中获取知识,多维度了解专业内容,加倍学习效率。

从小试牛刀到正式亮相

一次思想火花正式转化为现实 

▼▼▼

“工坊(workshop)”这一概念最早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的美国,因其突出的创新模式、新颖的交流方式以及卓越的产出成果,一经问世便备受瞩目,进而被欧美诸多企业竞相引入;而在结构性心脏病学术会议这一领域,培训工坊的雏形也早已显现。

在以往的中国结构周中,培训工坊从未作为正式的会议日程于会中亮相;而是大多以嵌套的形式,由亚太青年俱乐部牵头,在国内其他几个较大规模的结构性心脏病会议终多次出现。潘文志教授特别强调,此次培训工坊得以顺利召开的背后,离不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宋光远教授以及房芳教授的大力支持与鼓励。

“同为亚太青年俱乐部成员,我们组建了一个用于平时交流和工作的微信群;举办培训工坊的想法正是诞生于其中。宋光远教授和房芳教授就一直非常看好培训工坊的形式,也经常会在群中和我们讨论和策划有关培训工坊的内容,并积极促进亚太青年俱乐部与国内其他医学会议的合作,在会议上开展类似培训工坊的环节。”

随着中国结构周会议规模的逐渐扩大,本年度更是以在全国各地举办的形式巡回召开,加之培训工坊在近几年的发展中日臻完善。基于我国当前各地结构性心脏病诊疗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培训工坊的高效性和新颖性无疑能在其中很好的发挥作用。因此,中国结构周2021-楚天论坛瓣膜病专题会议中正式将“培训工坊”这一办会形式纳入会议日程,作为重点专场隆重召开。

“可以说,此次中国结构周2021-楚天论坛瓣膜病专题会议首次举办培训工坊,既是结构周顺应当前中结构性心脏病介入诊疗技术发展趋势,也是亚太青年俱乐部与中国结构周互相融合的一次完美体现。”

在“做中学”

培训工坊四大亮点

▼▼▼

除了办会概念上的特殊之处,潘文志教授特别总结了培训工坊的四大亮点。

第一,趣味性。从各专业领域在培训工坊中所占的比例来看,本次会议更侧重于影像学技术。在这其中,培训工坊特别安排了“盲盒抽取”环节,即随意抽取一些超声或CT图片,让学员们鉴别和讨论这些图片是否正确,最后再由专家点评,作正确判断。在兼具了趣味性的同时,更能调动各位学员的学习积极性。

第二,艺术性,从培训工坊会议流程上来看,会议安排了如“声声入耳”、“结瓣同行”、“心海拾贝”、“遗珠儒识”等将游戏竞赛与知识点充分交融的会议内容,且在各环节的命名上独居风味,把人文内涵注入到了枯燥的知识点中,别具一格。

第三,实战性,相较于传统会议模式当中“充分掌握理论知识后再付诸实践”的的模式,培训工坊更倾向于一种“边做边学、在行中悟”的模式,以实操为驱动,解决临床实战问题为导向,促使不同基础、不同需求的学员深度探讨和分享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从而拔高学员的临床诊疗水平。


第四,针对性。众所周知,现阶段关于TAVR技术日趋成熟,与其相关值得深入学习与交流的内容已变得相对落后;而当下关于二尖瓣的微创介入治疗方兴未艾,在这其中掌握影像学技术更是关键所在。因此,本次培训工坊主要围绕影像学技术展开了相关培训,如CT、超声等全方位内容,每部分内容间断两、三小时,有针对性地带领与会学员做专项训练,解决现实存在的问题,从而巩固基础,以更好地为未来二尖瓣的介入治疗做准备。

1+2+N

赋予培训工坊无限生命力

▼▼▼

“培训工坊不是一届,而是一个系列。由于培训工坊重在实操,因此它办会形式主要以线下为主,这也从另一方面限制了参会人数。而通过在各地轮流举办的方式则能很好的补足这一缺陷,让上一次错过培训工坊的学员有机会参加下一届。” 

在潘文志教授看来,培训工坊在打破传统会议模式的同时,更多的是带来一种全新的参会体验。他表示,培训工坊将不止于一、两届,而是“N”届,是一个系列会议。

结合当前中国结构周在各地轮流举办的形式,下一步,培训工坊也将跟随着中国结构周的脚步,在全国各地轮流举办,吸引和广泛汇聚各地结构性心脏病诊疗医师,以实践为基石,围绕结构性心脏病其他热点专题内容,继续丰富和拓展培训工坊的办会形式和主题,从而捕捉思想火花亮点,启发和调动广大参会学员的积极性,促进各地结构性心脏病医师的临床诊疗能力。   

“这种形式真的很新颖有趣,国内其他会议上很少看到有培训工坊这样的会议模式。除此之外,我觉得此次培训工坊的办会质量也很高,因为我们真正做到了落在实处。相信随着培训工坊的成功举办,也能从另一方面提升中国结构周的名气和影响力,吸引更多的人来学习结构性心脏病领域的新技术。”

微信截图_20210519113335.png

5月22日

2021中国结构周

武汉楚天论坛

不见不散

阅读数: 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