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CIN
时间:2021年10月20-24日
地点:上海国际会议中心

“课就没有听上啦!”2001年第一次参加东方会(OCIN)时,谷震教授正在长海医院进修学习,他是作为工作人员参加的会议。
谈到这段难得的经历,已经是云南大学附属医院(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主任的谷震教授至今仍感慨万千。
长海团队是一个有奋斗史的团队

“我是从做颈动脉穿刺、造影接触到神经介入的,当时就意识到这个技术微创性更强,应该予以更多的关注。”
谷震教授告诉我们,自己是1998年步入神经介入之门的,但当时的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还不具备独立开展动脉瘤栓塞的实力。
2000年,刘建民教授做巡讲来到云南。听到刘建民教授的讲课后,谷震教授受到了极大感染,并向刘建民教授提出了到长海医院学习的请求。随后不久,便开始了在长海医院长达一年的进修。
“如果让我说长海团队最大的不同,我认为她是一个有着自己奋斗史的团队。”
“国内率先开展神经介入的几个大中心,都是神经外科非常强的,有一个非常强大的平台支撑,但当时长海医院的神经外科在全国的实力并不是特别领先。”谷震教授说,自己当初的这段学习正好见证了这个奋斗的历程。
谷震教授告诉我们,虽然当时能做手术的医生还很少,但当时的病人已经不少了,他们三个一线医生(刘建民、许奕、洪波)要完成所有病人的入院病例、术前准备、术后管理,以及术中所有的造影,工作量非常大。
“有一次,我觉得特别累,手术时就没有上去做助手。结果第二天刘主任就找到我进行了严厉的批评,说‘你自己管的病人,怎么能都不去当助手!’”谷震教授说,自己也对这件事情非常后悔。
后来,他深深体会到,在最困难、最辛苦、最疲惫的时候再坚持一下,剩下的就没什么困难能拦住自己了。
“那一年,我做了300多台的造影。但我收获很大,因为动手的机会非常多。”
一年之后,谷震教授回到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一切果然变得相对比较容易。“现在我们自己也有了整体的脑血管病介入治疗团队,能独立完成介入手术的医生就有6位,后面的工作开展还是比较顺利的。”谷震教授说。
“这种敢为人先的精神,至今都还在激励着我”

谷震教授告诉我们,在大会上进行手术直播,OCIN是最早吃螃蟹的。让他印象更加深刻的是,刘建民教授在手术直播时,使用了冠脉支架做颅内神经介入手术。
谷震教授说,“早年没有颅内专用支架时,只有采用冠脉支架来完成支架辅助手术,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但是为了病人,为了技术的前进,一切都看得很淡,这种精神一直鼓舞着我。”
后来,谷震教授在国内率先使用大圈技术进行了动脉瘤栓塞,进一步拓展了这一治疗方法的应用场景。
“去突破和创新,可能你要承担更多的风险。但我觉得作为医生,就要去突破、去创新,不能被指南所束缚。”
谷震教授说,参加OCIN,始终能感受到一种承担风险后获得成功的欢乐,这是在其他很多会议上所没有体会到的。

谷震
云南大学附属医院
神经外科,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从事神经外科和神经介入工作二十八年,曾经在长海医院、韩国、意大利学习神经介入,独立完成脑动脉瘤介入治疗超过6000例、脑动静脉畸形超过400例,个人神经介入手术年治疗量超过500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