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席专访|刘建民:走进OCIN 触摸脑血管病治疗的时代脉搏
参加OCIN2021,你将收获什么?

错过OCIN2021,你会有何遗憾?

2021年10月20~24日,东方脑血管病大会2021(OCIN2021)将于上海隆重召开。在大会即将召开之际,大会主席刘建民教授接受严道脑血管频道专访,对OCIN2021的特色与亮点进行了详细解读。
图片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程就是中华民族实现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程。对于脑血管病防治而言,我们也正在经历一个由“大”到“强”的历史阶段。”刘建民教授指出,OCIN2021从会议理念、日程设计上,都充分体现“强起来”这个阶段的时代脉搏,让每一位参会者都能清晰地听到时代的脚步,感受未来的气息。

“强起来”

就要求我们走到更前沿
图片

刘建民教授表示,经过几代人的奋斗,我国的经济总量和规模已经很强大,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还不够强,而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科技创新方面。因此,国家的“强起来”,科技水平是核心支撑脑血管病防治工作乃至医学属于科学的范畴,同样面临着如何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问题。

“‘强起来’就要求我们走到更前沿,去回答一些全世界在这个领域都还不清楚的问题,去提供新的理念、新的知识、新的证据。”刘建民教授指出,在我国,西医来自于西方,新的理念、新的知识、新的技术、新的材料大部分都来自于西方,我们其实是享受了西方医学科技进步的成果。

“因此,以往我们主要是新知识、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者,而不是创造者。”刘建民教授说,但经过了改革开放40年的快速发展,这种情况在逐渐发生改变,我们中国人贡献给世界的知识,贡献给世界的证据,贡献给世界的产品越来越多。

以OCIN这个平台为例,经过20年的发展,OCIN已经成为全世界脑血管病最前沿知识,前沿理念,前沿技术,前沿材料交汇交流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会有更多来自全世界的最新知识、技术、经验展示;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中国知识、中国证据、中国经验、中国产品的展示。

中国专家提供的证据、知识、贡献越来越多,我们已经慢慢走到了全世界脑卒中防控研究的中心,越来越引起西方欧美发达国家的重视和尊重,这是20年来发生最大的变化。

在这样一个变革的过程中,OCIN平台承载了更多的内容和内涵,它已经不仅仅是一个脑血管病、卒中防控的交流平台、经验分享平台,而且成为一个最新知识、最新理念、最新研究、最新技术、最新产品展示、讨论、碰撞的平台。

图片

刘建民教授说,OCIN2021将会有全世界最新产品的展示,国产最新产品的展示,最新研究成果的发布,最新研究项目的启动。

“比如说,我们会启动全球第一个LATE-MT研究项目,我们会展示DERECT-MT亚组研究的结果,我们会展示最新的取栓医疗器械的临床研究的结果,这些都是全球首次。”

 改变卒中防控现状

   大家是“一家人”
图片

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过程中,医疗卫生水平对于人们生活质量所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大,以脑卒中为代表的重大疾病防控已经成为国家战略。

“脑血管病的防控,特别是卒中的防控,面临的形势依然非常严峻。现在最新的数据显示,每4点几秒就有一个人因卒中死亡或致残。”

刘建民教授说,卒中防控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多学科、全社会不同系统一起合作,才可能改变整个卒中防控的现状。

尽管近年来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放射科等学科壮大得非常快,医疗技术、材料、硬件条件也越来越好,绿道也在纷纷地建立,但是整个卒中防控的现状并没有发生根本的改变。究其原因,就在于卒中的预防、急救、康复,整个的链条连接得还不够好。

“各管一段,最终这个问题还是无法解决。因此,我们必须携起手来,必须密切地合作,我们每一个角色,不管是外科医生、内科医生、介入医生,都要参与到整个卒中防控的全链条当中。”刘建民教授说,OCIN2021充分体现这种密切合作的理念,覆盖了整个卒中防控的各个模块、技术、领域,从内科、外科、介入、康复、宣教,到人工智能,从基础培训、到技能提高,到最新的进展,覆盖整个卒中防控全链条的各个环节。
刘建民教授说,改变整个卒中防控现状,必须携起手来,必须密切合作,必须形成共同的理念,必须是“一家人”。

“需要指出的是,对于脑血管疾病的防控,脑心同治将是未来10~20年要去花大力气推动的一个方向。”

刘建民教授认为,在二三十年前,面临的是介入医生和外科医生的合作,十多年前,是神经内科和神经外科以卒中中心建设为代表的合作,而现阶段,已经到了一个脑血管病相关学科和心内科、内分泌科等有共同基础疾病临床学科间的合作阶段。这样的一个合作,将会成为未来卒中防控的一个特别重要的转变和抓手,就像葛均波院士提出的“泛血管理念”指导下的临床实践,强调需要多学科交叉,跨学科整合,只有实现这样的学科合作,才能真正从源头到过程到结局,全链条去进行卒中的防控。

图片

刘建民教授指出,这一防控体系的构建,还要求我们尽快提高基层医院的卒中救治能力。因为大部分的卒中患者,全部集中在县医院,如果他们的能力不提高,理念不转变,区域的救治网络不形成,就不可能去改变整个卒中高发、高死、高残的状态。

在OCIN2021的论坛设置中,有专门的区域卒中救治的论坛,聚焦长三角地区的卒中专科联盟和脑血管专病联盟建设。

“预防要一体化、急救要一体化,康复和二级预防也要一体化,应该说长三角各方面具备的条件是最好的,也是最容易实现的,我们希望在未来的五年内,能使长三角80%以上的县医院全部都能达到国家卒中中心救治的标准和水平。”刘建民教授说。

6大环节

全面展示“强起来”新要求
图片

在采访中,刘建民教授透露了这样一个数据,那就是目前缺血性卒中的血管再通率已经达到了90%左右,但良好预后率只有40%~50%,也就是说尽管血管通了,但仍有超过一半的病人会留下重度的残疾。因此,如何进一步提高疗效,仍是需要通过进一步加强临床研究、科技创新破解的一个重大问题。这类的问题不解决,“强起来”的目标就无法真正实现。

那么,面对脑血管病救治“强起来”的新要求,OCIN2021又有哪些值得特别关注的亮点呢?

刘建民教授特别介绍了这样几个环节:

一是再度与WLNC(世界神经介入手术直播大会)携手,让大家不出国门,就能领略全球神经介入的前沿风采。

届时将由4个国家,8家医院的14位国际顶尖术者,为大家带来数十台具有挑战性的手术直播。在这个过程中,将进一步实现国际视野与中国经验的充分对话。

二是开设临床研究论坛,让更多的中心参与到临床研究中来。
在临床研究论坛,除了启动一些重要的研究,还将解读国家的政策,解析成功的临床研究案例,介绍知名学术期刊的投稿要求等。期间,还将按照国际标准,为实践培训研究能力达到临床件评估委员会标准的医生,颁发核心实验室证书,促进我们临床研究标准化、国际化再上一个台阶。

这是该证书第一次在中国发放。

三是设置创新转化论坛,展示医工合作的最新成果。
通过这一论坛,将全面介绍当前国家,特别是上海长三角地区对于生物医药板块创新的扶持政策,以及如何实现医工转化能力的提升,并对一些成功案例进行介绍。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今年OCIN创立的东方脑血管俱乐部(OCI)将与中国心血管医生创新俱乐部(CCI)共同签约,一起推动整个心脑血管病的创新转化的发展。 

四是开设基础研究论坛,把握脑血管病治疗的学科方向。

基础研究在任何一个疾病的诊疗过程中都起到一个核心的作用。要回答临床的一些很重要的问题,必须从基础开始,基础的问题不搞清楚就很难有大的突破。基础研究论坛从去年开始专门设置,在这个平台上将对介绍过去一年国内外基础研究领域的重要进展和发现,让更多的脑血管病的医生通过这个平台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

五是开设人工智能论坛,为快速提高治疗同治化水平提高借鉴。
面对脑血管病患者人群巨大,医生能力水平差异巨大的现实问题,加快人工智能的开发,是提高治疗同质化水平的重要抓手。人工智能论坛将聚焦脑血管病的影像学自动化评判,通过对缺血程度的评判,以及血流动力学的分析,对适应证的把握进行指导。

此外,通过这一论坛,还将让大家知道,未来在我们的工作当中,人工智能可以发挥的作用非常大,不但可以提高标准,也会提高效率,提高质量,减轻工作量,缩小地区差异,缩小医生之间的差异。

六是邀请专家进行科普讲座,强化对于不良生活方式改变的宣讲。

整个会议期间一直到10月29日世界卒中日,大会将持续邀请专家,在媒体上进行宣讲。“科普是最最重要的,我们每个脑血管病的医生,不管是外科、内科、介入科,不但要在媒体上做宣讲,在平常的生活当中也要宣讲,影响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

“只有生活方式健康了,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复发率才能下降。”

一切都是为了大众的健康生活
这个不会变
图片

OCIN从2001年首次举办,“交流、合作、规范、创新”8个字始终是其一以贯之的宗旨。

20年来,OCIN形成了很多广受同行欢迎的办会特色。例如每年的大会期间,都会对上一年的手术直播病例进行现场随访,并对手术得失进行点评,这样的办会方式还将继续坚持下去。

刘建民教授说,“科学是螺旋式的上升,今年的“真理,明年可能就被否定了,尤其是临床医学,今年是最好的,明年可能就是次好的,后年可能就被淘汰了。所以说对某一个病例,在实施一个治疗以后,即刻的效果、短期的效果、中期的效果、长期的效果,可能完全不一样。如果没有随访,就永远不知道这个病人我们做的对还是不对,随访至关重要,尤其要长期随访。只有通过长期的观察才能知道,这个方法在病人身上结果到底是怎么样,才能让我们找到研究解决问题的新方向。

刘建民教授指出,经过20年发展,OCIN已不仅仅是一个大会,还包括OCIN学院的学员培训,相当于提高班的“神经介入沙龙”,以及临床研究和转化的各种模块。无论从组织、形式,到内容,OCIN与国际会议完全接轨,而且从规模上看也是目前脑血管病治疗领域最大的会议之一。

20年来,OCIN不仅把国外的最新技术成果带到了国内,也将中国的临床研究、技术研究成果介绍给了世界同行,既是中国了解世界的窗口,也是世界了解中国的窗口。

“但无论怎样发展,我们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绝对不会变。”

刘建民教授说,在办第一届东方会的时候,日程册的封面上是一位老者牵着小孩在草地上奔跑,我们希望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大众的健康生活,“病人第一、规范创新”的理念永远不会变。

阅读数: 3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