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心知著 | ACS患者钙化病变亚型对支架置入后效果的影响

健心知著

2021.08.13

第88期

1.png

ACS患者钙化病变亚型对支架置入后效果的影响

刘健、杨霖健、孙浩宁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健心荐语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心血管急症之一,目前认为,其病理学机制主要包括:斑块破裂、斑块侵蚀和钙化结节。近期,有研究报道了ACS患者罪犯病变处钙化斑块可分为三种亚型,分别为:爆发性钙化结节、表层钙化板和钙化突起,临床上可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显像(OCT)对这三种类型的钙化斑块进行区分。但目前尚缺乏关于三种亚型的斑块对冠脉支架置入的血管反应及临床结局影响的研究。

2.png

图示:三种钙化病变亚型的OCT图像

(a:爆发性钙化结节;b:表层钙化板;c:钙化突起)

文章介绍

本研究为一项单中心、回顾性研究,旨在比较三种不同钙化斑块亚型的术后OCT相关指标以及在院临床结局。本文于2021年6月发表于Catheterization and Cardiovascular Interventions杂志。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集了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实验室检查、院内临床结局等指标,以及冠脉造影数据和OCT数据,并根据患者的钙化病变亚型进行分组,进行组间比较。


采集的术前OCT指标包括:最大钙化长度、角度、厚度、钙化指数、最小管腔面积等;


术后OCT指标主要包括:支架边缘夹层(SED)、支架内夹层、钙化环断裂、支架贴壁不良(ISA)、最小支架面积(MSA)、支架膨胀不良和支架偏心率。

研究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87名患者,其中19例(21.6%)为爆发性钙化结节,63例(72.4%)为表层钙化板,5例(5.7%)为钙化突起。表层钙化板组患者TIMI血流分级为0-1级的比例显著更高。其余基线特征和实验室数据三组间无明显差距。

在术前OCT数据方面,爆发性钙化结节的钙化负荷最大,其次是表层钙化板,最后是钙化突起。

术后的OCT数据显示,共有21例(24.1%)患者发生SED,爆发性钙化结节组存在SED的比例显著更高;55例(63.2%)患者存在ISA,其中爆发性钙化结节最常见;表层钙化板组的MSA最小;28例(32.2%)患者存在钙化环断裂,其中爆发性钙化结节组最常见。(见图1)

3.png

图1:不同钙化病变亚型组别之间术后OCT指标的比较

院内临床结局的具体数据见图2。表层钙化板组的肌酸激酶峰值和CK-MB峰值显著高于爆发性钙化结节组。并且表层钙化板组的复合终点(院内死亡、围术期心肌梗死、靶病变血运重建)发生率相比于爆发性钙化结节组显著更高。

4.png

图2:不同钙化病变亚型组别的在院临床结局及比较

(MI:心肌梗死;TLR:靶病变血运重建)

结  论

爆发性钙化结节的支架边缘夹层及支架贴壁不良发生率显著更高,而表层钙化板则与更小的最小支架面积及更高概率的围术期心肌梗死相关。

5.png

点评

该研究首次评估了ACS患者钙化斑块的三种亚型之间术后即刻疗效的区别,具有临床指导意义。支架边缘夹层和支架贴壁不良最常见于爆发性钙化结节组,这可能与爆发性钙化结节的形态、受力和钙化负荷有关。表层钙化板组的MSA最小则可能与其面积较大、不易发生钙化环断裂有关,故这部分患者可以采用旋磨等预处理操作来保证手术疗效。在术前及术后通过腔内影像学对钙化病变进行评估,选择合适尺寸的支架、合适压力的球囊进行后扩张,将有助于改善患者临床结局。

该研究也有如下局限性:

(1)该研究为回顾性、观察性研究,可能存在选择偏倚;

(2)该研究样本量较小,尤其是钙化结节组;

(3)PCI术中的流程细节(如:球囊尺寸、预扩和后扩的最大压力、是否进行旋磨等)未进行统计和研究;

(4)仅研究了术后即刻疗效和在院临床结局,需进行更长期的随访。

阅读数: 119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