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心知著
2021.07.21
第81期
心包脂肪可增加人群患心力衰竭的风险
刘健、彭欣、卢亚辉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健心荐语
众所周知,肥胖(通过使用人体测量学指标如BMI和腰围来定义)是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心外膜脂肪(位于心肌和心包膜脏层之间)通过旁分泌和/或血管分泌途径,由促炎和促纤维化的细胞因子介导而具有潜在的心脏保护作用和心脏毒性,同时也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有关。而心外膜旁纵膈脂肪(位于心包壁层的外部,毗邻主动脉周围脂肪组织)属于棕色脂肪组织,并表达代谢活性的标记物。虽然在流行病学研究中,心包脂肪(包括心外膜和心外膜旁纵膈脂肪)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心肌梗死事件相关,但证明心包脂肪与心力衰竭发生有关的证据有限。
文章介绍
本研究是一项大型、多种族的前瞻性队列研究,旨在探讨心包脂肪体积(PFV)与新诊断的心力衰竭(HF)之间的关系。本文于2021年6月发表于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杂志。
研究方法
本研究使用心脏计算机断层扫描术确定了6785名未患心血管疾病参与者(3584名女性和3201名男性)的心包脂肪体积,采用了COX危险因素回归评估作为连续和二分变量的PFV值。本研究采用左室射血分数(LVEF)作为心力衰竭确诊和分类的参考指标,将新诊断的心力衰竭分为射血分数保留性心衰(HFpEF,LVEF ≥50%)、中间范围射血分数心衰(HFmrEF,40%<lvef<50%)和射血分数降低性心衰(hfref,lvef≤40%),将没有lvef信息的新诊断的心力衰竭称为射血分数未知性心衰(hfuef)。< p="">
研究结果
图1根据PFV值分类后不同人群的基线特征
图2 据基线水平心包脂肪体积分类后计算的心力衰竭的累积发生率本研究表明:无论男性或女性,相比于PFV值正常的参与者,PFV值高者的心力衰竭累积发生率更高。(p<0.001)(见图2)
图3 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评估PFV值与心衰风险之间的关系将PFV作为连续变量进行分析时可发现,PFV每增加一个标准差(42㎤)女性、男性和总体的心力衰竭风险分别增加68%、24%和34%。(见图3)将PFV作为分类变量进行分析时可发现,相比于PFV正常者,PFV高的女性、男性和总体其心力衰竭的风险分别增加2倍、53%和77%。(见图3)
图4 PFV和经肥胖的人体测量学指标校正后的心力衰竭风险
本研究发现,在校正了多变量模型中肥胖的测量指标后,PFV的升高与HF的风险相关性更大。(见图4)
图3 研究中心图
图5 PFV和经腹部脂肪池校正后的心力衰竭风险在将腹部皮下或内脏脂肪量作为协变量单独引入的多因素回归模型中可发现PFV和新诊断的HF之间的联系仍具有统计学意义。(见图5)
图6 PFV和不同亚组的心力衰竭风险
本研究发现:PFV与新诊断的HF之间的联系并没有被基线水平的年龄、种族、肥胖的人体测量学指标、剧烈体育活动、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或血脂异常所改变。(交互作用P值均≥0.10)(见图6)
图7 按基线水平PFV分类后,各亚组HF的累积发生率
本研究发现:与正常PFV相比,高PFV与HFpEF、HFmrEF和HFuEF的累积发生率升高相关,但与HFrEF的累积发生率升高无关。(见图7)
在性别分层和完全校正的分析中,PFV每增加一个标准差(42㎤),HFpEF的风险则增加42%。高PFV其患HFpEF的风险为正常PFV的2.3倍。(P<0.001)(见图8模型1)然而,PFV升高与新诊断的HFrEF在部分校正模型中的相关性并没有统计学意义(P=0.06),并进一步减弱了在因果途径方面对变量的额外调整。(见图8模型2)尽管HFmrEF和HFuEF的数量很少,但与正常PFV相比,高PFV似乎可使HFmrEF和HFuEF的风险增高2倍以上。(部分校正模型P值≤0.02,完全校正模型P值≤0.05)(见图8模型3和4)
结 论
心包脂肪数量的增加与女性和男性心力衰竭风险的增加有关,特别是射血分数保留性心力衰竭。
点 评
该研究结果表明,PFV的增高与女性和男性HF风险的增加有关,且PFV数量的增加与没有阈值证据的心力衰竭风险的线性增加相关。虽然女性的PFV含量低于男性,但女性与PFV升高相关的新诊断的心衰的相对风险却高于男性,但因分别量化心外膜和心外膜旁纵膈脂肪存在困难,该研究采用了两者的复合变量——心包脂肪作为参考指标,但其可能低估了心外膜脂肪对心衰风险的影响程度。除此之外,使用YoudenJ-统计数据将PFV分类为正常或高值的截止值需要在其他队列研究中进行进一步的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