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心知著 | 冠脉疾病不同时期血管周围脂肪衰减存在差异

健心知著

2021.05.21

第64期

冠脉疾病不同时期血管周围脂肪衰减存在差异

刘健、聂文畅、孙浩宁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健心荐语

炎症是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斑块进展和血栓形成的主要驱动因素。冠状动脉周围炎症可影响血管周围局部脂肪生成,表现为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CTA)中右冠状动脉近端周围的脂肪衰减增加。已有研究证实冠脉周围脂肪组织(PeriCoronary Adipose Tissue, PCAT)衰减数值与稳定型冠心病患者(Coronary Artery Disease, CAD)的斑块发展相关——高衰减即意味着心血管高危状态,但至今仍没有研究测定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 MI)患者中PCAT衰减,也没有研究致力于证实其与不同时期CAD的关系。

文章介绍

本研究为一横断面研究,旨在通过测定稳定型CAD、MI及无CAD者的PCAT衰减数值,探索其作为一冠脉炎 症指标来区别不同类型CAD患者的价值。本文于2021年3月发表于European Heart Journal : Cardiovascular Imaging杂志。

研究方法

本研究连续入组了莫纳什心脏中心2018年6月至2019年1月在入院后48h内至冠脉造影前完善了冠脉CTA的60例STEMI及NSTEMI患者,并为其匹配到了60例稳定型CAD及60例影像学证实无CAD的患者。匹配指标包括年龄、性别、体质指数、心血管危险因素数量、用药情况等。分别对每例入选患者进行了冠脉CTA检查并使用盲法由专业人员进行评价(如图1)。试验使用节段评分(SIS,病变节段数总和)和狭窄评分(SSS,1分:<25%,2分:25-49%,3分:50-69%,4分:70-99%,5分:100%;狭窄节段评分总和)作为CAD程度和严重性的定性评分指标,并以右冠近端的PCAT衰减作为炎症评价指标,同时定量计算心外膜脂肪组织(Epicardial Adipose tissue,EAT)。

图1:无CAD和不同阶段CAD的PCAT衰减不同

研究结果

MI患者中,55例(92%)为NSTEMI,5例(8%)为STEMI,MI患者的超敏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计数等炎症指标都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在CAD(稳定型及MI)患者组中,SIS无明显差异,但SSS在MI患者中显著增加。MI患者PCAT衰减(-82.3 ± 5.5 HU)显著高于无CAD患者(-95.8 ± 6.2 HU, P < 0.001)和稳定型CAD患者(-90.6 ± 5.7 HU, P < 0.001),稳定型CAD和无CAD患者间的PCAT也存在显著差异(P=0.01)(如图2)。

图2:试验组与二对照组的PACT衰减均有显著差异

评级EAT与不同冠心病阶段的关系时发现,MI患者的EAT体积较其他两组显著升高,但EAT衰减量在三者间并未表现出显著差异。

结  论

PACT的CT衰减可作为冠状动脉炎症的定量评估指标,成为区别MI、稳定型CAD及无CAD患者的独立因素。

点 评

在临床医疗中,我们常希望获得确切且有效的指标区别稳定型和不稳定型冠心病患者来指导进一步治疗。既往此类研究的发现主要有循环炎症指标以及PET-CT等。超敏C反应蛋白和IL-6等炎症指标在MI患者中较稳定型CAD患者升高,而本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但亦有研究发现,循环炎症指标水平并不能充分反映冠脉炎症。PET-CT可通过病灶摄取葡萄糖的差异来鉴别ACS和稳定型CAD,但由于成本效益比等因素尚不能广泛用于心血管疾病危险程度的鉴别。本研究提出使用CT下的PCAT衰减作为评估冠脉炎症的方法,克服了上述多种指标的缺陷,是区别ACS和稳定型CAD患者的有效手段。但在本研究中,仅计算了RCA近端的PCAT衰减,并未对全心外膜冠状动脉进行评估,进一步探索全心外膜冠状动脉PCAT衰减与心脏事件的相关性或可发挥其更大的评估预测价值。

阅读数: 169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