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心知著|年龄≤55岁且冠状动脉钙化积分为零的成年人的长期预后和进一步检测的意义(来自动脉粥样硬化多种族研究)

健心知著

2022.04.13

第155期

1.png

年龄≤55岁且冠状动脉钙化积分为零的成年人的长期预后和进一步检测的意义(来自动脉粥样硬化多种族研究)

2.png

刘健、孙浩宁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健心荐语

冠状动脉钙化(CAC)评分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一级预防卒中险评估的一项重要指标。CAC评分为0与普通人群中10年内临床ASCVD事件的低发生率密切相关,同时指向于平均风险增加的人群中事件发生率最低的亚组。在既往的一项研究中,经过长达12.5年的随访,CAC = 0的中青年人群事件发生率较低,远低于CAC>0.13时观察到的事件发生率。然而,考虑到早期预防干预的潜在终生收益,尚需更长时间范围的研究以探索CAC=0在年轻人群中的预后意义。

文章介绍

本研究纳入了动脉粥样硬化多种族研究(MESA)中45-55岁的参与者,并评估额外的生物标志物是否可以识别绝对风险增加的亚组,旨在探寻年龄≤55且CAC = 0的参与者的长期预后预测因素。

研究方法

本研究拟纳入无糖尿病或严重高胆固醇血症、CAC = 0且集合队列方程(PCEs)预估10年内心血管事件风险<20%的参与者。作为MESA visit 1的一部分,参与者还接受了全面的检查,包括问卷调查、血清生物标志物的测定以及旨在检测亚临床CVD和其他心血管风险标志物的各种检测。截至2021年2月,研究人员对上述参与者进行了长达17.5年的心血管事件随访。随访内容包括所有CVD事件(主要终点,包括致命/非致命性心肌梗死、致命/非致命性卒中、心脏骤停复苏、其他CVD死亡、明确的心绞痛和可能的心绞痛后血运重建)和硬CVD事件(次要终点,包括致命/非致命性心肌梗死、致命/非致命性卒中、心脏骤停复苏和其他CVD死亡)。

研究结果

本研究共入组患者1047例(女性占61%)(如图1)。使用PCE估计的10年ASCVD风险中值为2.1%。最常见的暴露因素是超敏C反应蛋白≥2.0 mg/L、血脂异常(主要为低高密度脂蛋白(HDL-C)和冠心病家族史。相反,最不常见的是主动脉瓣钙化(AVC)、二尖瓣钙化和踝臂指数异常(ABI<0.9)。(如图2)

总体而言,全CVD事件的粗发生率为2.78/1000人*年,硬CVD事件的粗发生率为2.20/1000人*年。研究中随访10年和15年的所有CVD事件的累积发生率表现为一致的趋势(图3)。在CAC = 0的人群中,最强的负风险标志是没有任何冠心病家族史。正常的HDL-C水平和目前未吸烟则在负风险标志中排行第2和第3。(图4) 在具有边缘/中度风险或早发冠心病家族史的参与者中,除颈内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CA-IMT)≥ 1.5 mm (8.25)、蛋白尿(8.30)和AVC(13.47)外,大多数暴露的硬CVD事件发生率均<7%。(图5)

3.png

图1:研究流程

4.png

图2:研究中各项暴露因素的统计。注:踝臂指数(ABI),是通过同步测量四肢的血压,再用脚踝处的收缩压除以同侧上臂的收缩压得出的比值

5.png

图3:分随访10年和15年时心血管疾病事件的累积发生率。

6.png

图4:心血管疾病事件的粗略发生率(每1000人*年)

7.png

图5:具有临界/中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和/或早发冠心病家族史的参与者中研究暴露的患病率,以及需要筛查的人数。

结  论

年龄≤55岁的成年人,尤其是不吸烟者,CAC = 0的长期预后良好。对于CAC = 0且存在心血管疾病风险的≤55岁成年人,ICA-IMT检测可考虑用于进一步的风险评估。

点评

心血管疾病的早期预防管理始终是心脏疾病研究中的重要领域,本研究以CAC = 0的中青年人群为切入点,通过长时间的随访,筛选出了包括吸烟、家族史、血脂异常、炎症指标异常等预测能力较强的危险因素,其中作为无创、简单、可及的超声检查,ICA-MIT在“低风险”人群的预测能力得到了相应的体现。这对于年轻人群的心血管事件的早期风险评估提供了一定的指向,在未来,MESA研究将会用更长时间的随访为风险评估系统提供更为有力的佐证。

阅读数: 169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