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T 2022|杨剑教授:先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或外科主动脉瓣置换对于后续外科瓣膜置换手术风险的影响
TCT头条封面专家图-杨剑.jpg

解读作者:张靖男 李易航

特邀点评专家:杨剑 

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彻底改变了重度主动脉瓣狭窄(AS)的患者的治疗方式,多项RCT研究证实了TAVR在全风险人群中不劣于或优于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SAVR)的临床疗效。


目前TAVR正在向更年轻和低危人群迈进,但年轻患者往往因为瓣膜衰败需进行多次瓣膜置换手术,如何选择最佳的手术方式和顺序仍需要全方面评估,而患者的年龄、主动脉根部解剖结构和个人偏好以及行再次手术的未知风险都影响着临床决策。


9月19日,TCT 2022大会上,Robert B. Hawkins教授公布了先行TAVR或SAVR术后再次进行SAVR的队列研究结果,证实了先行TAVR后再次进行SAVR有着更高的风险。

图片1.png

Hawkins教授首先介绍了研究的主要目的和方法。


研究目的:探究先行TAVR后外科置换相对于SAVR后再次外科置换的风险。


方法:(1)纳入2011-2021年在STS登记注册的主动脉瓣置换病例,(2)排除非生物瓣膜置换及非主动脉瓣疾病的病例,(3)对仅存在主动脉瓣疾病的患者进行分析,(4)通过回归模型和倾向性匹配对风险因素进行筛选和评价。

图片2.png

Hawkins教授展示了2012至2022年进行再次外科主动脉瓣置换人群的统计数据。


整体上进行再次主动脉瓣置换的人群呈不断上涨的趋势;其中大多数仍SVAR术后再次外科置换(SAVR+SAVR),自2012起TAVR术后再次外科主动脉瓣置换(TAVR+SAVR)的人群数量以更快的速度不断增加,并且进行三次外科主动脉置换(SAVR+TAVR+SAVR)的人群也在不断扩大。同时基于数据预测,未来5年SVAR术后再次外科置换手术量将维持稳定,而TAVR术后再次外科主动脉瓣置换(包括SAVR+TAVR+SAVR)手术量还将进一步增加。

图片3.png

 研究根据即往手术方式不同将行再次SAVR人群分为三组,SAVR+SAVR,TAVR+SAVR,SAVR+TAVR+SAVR。三组人群的基线特征与和临床预后如下表所示。与SAVR+SAVR的患者相比,TAVR+SAVR患者年龄更大(74 vs 67),基础病病更严重,进行PCI的患者更多(30% vs 12%);而SAVR+TAVR+SAVR 的组的临床数据多位于上述两组之间。

图片4.png

通过回归模型分析TAVR术后再次主动脉瓣置换组对相比于SAVR+SAVR组风险比,结果显示TAVR+SAVR组有着更高的死亡率(OR>1.5)和复合事件率(患病率或死亡率,OR>1.0)。而SAVR+TAVR+SAVR组和SAVR+SAVR组风险则比较接近。

图片5.png

通过对TAVR+SAVR组和SAVR+SAVR组进倾向性匹配后结果显示, TAVR+SAVR组手术时间更短,但手术死亡率更高(11.3% vs 6.7%)、抢救失败率更高(32% vs 16%)、肾衰竭发生率较高(9% vs 5%)、ICU住院时间更长(74 vs 68h)。

图片6.png

总体来讲,先行TAVR后再次外科换瓣手术占比仍然较少,而且相对于SAVR后再次外科换瓣手术有更高的风险。因此,在开展此类手术时应考虑将患者集中在手术量较大且有经验的心脏中心。医生应该向患者告知先行TAVR后再次外科换瓣的风险,同时在制定对AS患者的终身管理计划时充分考虑这一风险。对于预期寿命较长且未来进行TAVR-in-TAVR手术难度较大的患者,则应该首先考虑在第一次手术时选择SAVR。并且外科医生在进行SAVR时,应考虑进行主动脉根部扩大后置换生物瓣,从而为未来进行VIV-TAVR手术创造条件。

杨剑教授点评

目前随着TAVR及SAVR技术的不断推进,重度主动脉瓣狭窄(AS)的患者治疗策略也不断发生更新,尤其是低龄AS患者,对全生命周期管理的需求更加迫切。Hawkins教授的研究,揭示出先行TAVR后再次进行SAVR有着更高的风险,提示出我们应充分了解先行TAVR后再次外科换瓣的风险,对我们后续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我们在了解TAVR的优势后,应为患者制订个性化策略,尤其是对于年轻患者,应用长支架自膨胀瓣膜时尤其需要慎重,需要综合考虑到患者的长期受益以及后续再次处理的相关风险,为患者制订更加精准及长远的治疗方案。

点评专家

杨剑.jpg

杨剑

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

心血管外科一病区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美国心脏协会专家会员(FAHA), 美国心脏病学会专家会员(FACC)。获聘陕西省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陕西省科技创新团队带头人,为陕西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临床擅长于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TAVR)等结构性心脏病的微创治疗,获评第四届“国之名医”。在心血管3D打印、新器械研发、应用转化及临床研究等方面有一定建树。主编《心血管3D打印技术》等5部专著,先后在Eur Heart J,JACC等国际期刊上以发表SCI论文100余篇。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10余项课题,承担经费1000余万元。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华医学科技一等奖等多项奖励,授权国家专利30余项。

解读作者

张靖男.jpg

张靖男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为张戈军教授,研究方向为结构性心脏病影像及介入治疗。

李易航.jpg

李易航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为张戈军教授,研究方向为结构性心脏病影像及介入治疗。

阅读数: 1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