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T 2022|李为民教授:左主干病变PCI或CABG术后生存率
1663645802969272.jpg

作者:李为民 范翼展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北京时间9月19日23:00至9月20日00:30,美国经导管心血管治疗学术会议(TCT2022)公布了瑞典冠状动脉造影术和血管成形术登记处(SCAAR)的研究报告:左主干PCI或CABG术后生存率。

研究背景

左主干病变因其风险极高,一经发病,死亡率极高。在该研究发起的2015年,左主干病变中PCI相比于CABG是否具有优势尚无定论,比较PCI或CABG术治疗左主干病变效果的临床研究也较少。该研究旨在通过全国来自全国范围的登记数据,比较不同血运重建方式对非特定人群全因死亡率的影响。

研究方法

研究数据来自SCAAR记录的2015至2022年期间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术的全部确诊左主干病变(>50%狭窄)的稳定性心绞痛/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

患者年龄、性别、BMI、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冠心病严重程度、高脂血症、肌酐清除率、既往PCI或CABG史均作为协变量纳入参考。

研究期间共有5391例患者(52.6%)接受了PCI治疗,4863例患者(47.4%)接受了CABG治疗。研究主要终点为全因死亡。

研究结果

图片1.png

图1.数据库中各医院血运重建术式比例

图片2.png

图2.每年瑞典全国PCI及CABG病例数量情况

图片3.png

图3.各队列患者基线特征

图片4.png

图4.调整后的研究期间患者累计全因死亡率

在因稳定性心绞痛/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接受血运重建的左主干病变患者中,CABG术与较低的全因死亡风险有关。较年轻左主干病变患者选择CABG术血运重建获益最大。

专家点评

综合既往文献报道,关于处理左主干病变时如何在PCI与CABG间进行选择,并没有决定性的大规模临床研究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本届大会上发布的瑞典研究无疑为该领域的争论提供了重磅证据,也为全世界研究者作了积极的示范。

但根据本研究即断言处理左主干病变PCI与CABG的优劣之争已经可以告一段落,还为时尚早:

首先,该研究中两组患者基线特征差异较大,尤其是既往CABG病史的差异,很难使用现有的统计学方法进行调整,在此基础上得出的生存曲线很难彻底排除基线差异的干扰;

其次从各医院PCI和CABG病例数量来看,瑞典各地医院对于左主干病变患者处理方式的选择可能带有倾向性,由于各医院技术水平差异的客观存在,这种倾向性也会影响最终结果;

而研究的主要终点是全因死亡,而非心血管死亡,也使得基线差异更容易影响研究结果。

笔者认为,该研究尚具有一定局限性,但其研究成果对临床工作仍有相当的指导意义:

在面对年轻左主干患者时,考虑全因死亡风险方面的获益,更倾向选择CABG;

而对于较高龄的患者,特别是预估难以耐受开胸手术带来创伤的高龄患者,PCI仍应作为首选。

在左主干病变领域,CABG与PCI不应是非此即彼的对立,而更应该像该研究所提示的那样,针对不同患者人群中具体分析,谋求最大的生存获益。

专家简介

1663650965519509.jpg

李为民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哈医大一院心血管病医院名誉院长,终身教授,哈尔滨医科大学心血管疾病研究所所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专家,中国心衰中心联盟主席,中国老年心血管防治联盟副主委,中国老年医学会高血压分会副会长,中国心血管代谢联盟理事会理事,美国心脏病学会专家会员(FACC),人民名医.卓越建树,龙江名医。

范翼展1.png

范翼展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硕士研究生

阅读数: 1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