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会六载各西东,几度风雨又相逢;
风起神州,扬帆四海。
——写在中国结构周2022开幕之际
周而复始的是时间,始终如一的是坚守。
2017年,面对结构性心脏病诊疗领域迫切的交流需求和世界经导管介入诊疗创新发展的大势,高润霖、葛均波院士等高瞻远瞩,国内一众杰出心脏病专家顶层设计,以联动全中国有志于结构性心脏病诊疗发展的医师聚势共赢为理念,中国结构周应运而生。
时间是最伟大的检验者。
6年来,中国结构周栉风沐雨,始终在国内结构性心脏病领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风起东方,拂动全球。
如今的中国结构周,既是中国医生放眼看世界的窗口,也是展示中国结构介入风采的舞台。
风禾尽起,这是与时偕行的中国答卷
▼▼▼
2022年10月9日晚,上海、北京、广州、西安、武汉五地结构性心脏病医生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再度相聚一堂,汇聚第六届中国结构性心脏病学术活动周暨第六届中国国际心脏病学会议暨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结构性心脏病学组年会开幕式现场,见证盛会启幕。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话来路,展今朝。
高润霖院士谈到,一项技术的发展需要学术交流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我们既要学习国内外先进的理念与技术,同样也要拿出我们自己的理念、技术、器械去让别人了解。未来,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也希望中国结构周能够继续在这个过程中担起重任,能够从一个平台,发展成为中外交流的窗口。
回顾中国结构周历年来学术主题的变化以及中国冠脉介入的发展历程,葛均波院士坦言,鉴往知来,如今中国结构性心脏病经导管介入治疗的发展与数十年前我国冠脉介入技术发展的路径不谋而合。器械和技术的持续改进,未来一定会推动结构性心脏病介入诊疗的向前发展,中国结构周的未来必然也是与时俱进的,将会为各种新疗法、新器械、新理念的发展交流做出重要贡献。
风飞云会,这是无远弗届的中国故事
▼▼▼
同舟济,珠联壁。
以初心、团队、创新、规范等主题为关键词,执行主席周达新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吴永健教授、广东省人民医院罗建方教授、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陶凌教授、武汉亚心总医院苏晞教授、香港亚洲心脏病中心林逸贤教授、台北振兴医院殷伟贤教授,国际顾问美国Cedars-Sinai医学中心Thomas Modine教授,法国波尔多大学医院Hasan Jilaihawi教授结合自身的临床实践经历同样谈起了大会的过往与未来。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潘文志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宋光远教授共同主持本环节。
“中国结构周是你的周,我的周,大家的周。”
6年来,吴永健教授的一片赤诚之心从未更改——以世界的眼光,推动中国结构性心脏病诊疗事业发展,让行业中有想法、有能力、有担当的医生专家都有展现自我和充分交流的平台。为期一周的学术会议已经能完整地折射出结构性心脏病领域最新的发展百态,在这个舞台上,每个人都是主角,是重要的参与者,也是举足轻重的传承者,是中国结构周今天能呈现出如此模样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周围血管介入到主动脉瓣介入,多学科合作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知常明变,惟创新者赢
“六年前,我们还在吸收国外的结构知识,如今我们的创新器械已经可以出口国外。”
立字当头,破在其中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益重青青志,风霜恒不渝
“这个技术一定是往前的,停不了。我非常荣幸,也战战兢兢。”
信念如磐,不染纤尘
“我们的信念是用微创的方式解除患者病痛,让他们以后的日子能过得愉快且长久。”
追求微创是医者的向往,让微创成为事实是结构人的信念,殷伟贤教授相信,随着结构性心脏病经导管介入技术的发展,将来所有心脏疾病都可以用微创的方式加上药物来解决。“我们很幸运能成为医生,并搭乘上这座时代快车,用自己的所学所想为这一技术的发展贡献力量。”
从好友到家人,从启蒙到启梦
“我们已经从最开始的一群志同道合的好友变成了一个大家庭。”
岁月如海,友情如歌
“能够和这么多杰出的结构性心脏病专家进行交流,幸甚至哉。”
时光作渡,致敬先锋
“希望青年医生们能够拥抱新技术,向我们的前辈和长辈们致敬。”
回首来时路,周达新教授的眼眸中尽是奋斗者的身姿,他庆幸于自己能早早地在前辈们的指引下进入结构性心脏病诊疗的行业,参与并推动了这一项疗法的发展。当命运之神把人推向关键的时刻,敢为先锋往往才能创出一片天空。如今的中国结构性心脏病诊疗领域人才济济,对于广大想要在此领域有所建树的青年医生,周达新教授发出了肺腑之言,他真诚地希望青年医生们能积极拥抱新技术,向行业的开拓者和先行者们学习,聚势创新,再创新绩。
风卷天下,这是交流互鉴的中国思考
▼▼▼
近年间,结构性心脏病经导管介入理念的内涵不断丰富,实践路径也愈加清晰。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在思考与实践中,国内外心脏病医生对心血管疾病诊疗未来发展的格局有着更透彻的洞察。
葛均波院士、法国法兰克福心血管中心Horst Sievert教授、美国PIMA心血管中心Thomas E. Waggoner教授先后在中国结构周的平台上分享了自己的观点与看法。
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李飞教授、武汉亚心总医院张龙岩教授、广东省人民医院李捷教授依次主持了本环节。
以《心脏瓣膜介入治疗之旅:从TAVR迈向何方》为题,葛均波院士系统梳理了瓣膜介入治疗的发展旅程,并对一些未来发展方向做出预测,他认为,未来心脏介入治疗的热点势必将从经导管瓣膜介入治疗(TVT)走向经导管心衰治疗(THT)。
透过对各种前沿心衰经导管治疗技术新优势与临床应用特点的解析,Horst Sievert教授同样对心衰治疗寄予厚望,指出心衰的经导管治疗必将成为心血管诊疗领域的下一轮浪潮。
Thomas E. Waggoner教授则特别介绍了美国左心耳封堵技术应用现状,对Watchman和NOAC的大型对比随机对照研究CHAMPION AF进展进行了详细分析,同时对新一代带有抗凝涂层的左心耳封堵器Watchman Flx Pro的创新特点进行了重点讲解,并以此展望了左心耳封堵的发展趋势。
风和日暖,这是天地同春的中国担当
▼▼▼
医生面对的,不仅仅是疾病,更是有思想、有情感的患者。每一位患者,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背后都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家庭。
“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忘记医学的初心。”
日复一日的“穿针引线”中,医者也在一台台介入手术中,一次次医工合作中磨砺着自己的一颗“匠人匠心”。
医心向缮,大医大爱。面对越来越多老年且家庭负担较重的瓣膜病患者,作为一位医者,也作为一位匠人,想做些什么?
在葛均波院士等一批专家的倡导下,苏州工业园区慈善总会、心血管健康联盟、苏州工业园区心馨心血管健康基金会联合发起成立“缮心公益基金”,以期通过与高水平医院合作及早发现心脏瓣膜病患者,提供资助和专业治疗。
本届中国结构周上,借着开幕式汇聚全球专家共襄盛举的契机,缮心公益基金正式启动!吴永健教授主持本环节,周达新教授简要介绍了公益基金的发起初心和结构组成。
怀匠心,铸医魂,守匠情,践匠行。
起势结构未来创想,拓宽生命美好边界。
中国结构周2022走在前、开新局。
中国结构周2022将给大家带来一场关于结构性心脏病的学术盛宴,欢迎广大观众们通过日程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